棺材里放什么碳比较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4:5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12
尘归尘土归土,这是许许多多传统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最基本看法。在旧时代,人们的后事都大同小异,放进棺材里,埋葬在土壤之下。数十年后,棺材也许仍旧存在,但棺材中的遗体就只剩下一副白骨了。
让逝去的亲人回归大地,这种行为主要是源自于我们对家人的尊重和思念,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行为让亲人能在死去之后也能安安稳稳地存在着。也是因为生物的本能,野生动物经常会有将死去同伴掩埋或者将死的动物会自行离队的习惯,因为这样能够避免死后散发出来的臭味吸引到捕食者。
自然界中的“大象葬礼”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渐主张在死后对遗体进行火化,百来斤的人最终变成一两斤重的灰烬,这种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更加适合现代社会。
但是也不禁让人想到,人类本应该生于自然归于自然,被火化后似乎就不能回归自然参加生态循环了,这样是否会打破自然规律呢?
火化设备
火化为何兴起?
仅限于我们国家的话,火化其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习惯。1956年4月,以*、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151名国家领导层*联合在一个以个人名义发起的火葬推广提倡书上签字。
其实我们中国人的共情能力往往都是很强的,对于逝去的亲人,最为不忍的就是破坏到亲人的遗体,而焚化遗体,这种行为往往会让许多人感受到亲人被火烧的痛苦,因此火葬习俗一直都难以在中国推行。
曾经的土葬
但是随着*的努力,中国现代社会中对于火化已经基本能够接受了。推行火化的主要原因其实有三个。
第一是破除丧葬陋习。我们国家的人民对于丧葬文化的执着是外国人难以想象的,各个地区的丧葬都有一些区别,但总体都差不多,那就是要敲敲打打将逝去的亲人风风光光地送到地下去。
一些传统丧葬文化之所以被称为陋习,是因为这过程中有许多正常伦理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有些地区比较喜欢喜丧,经常会请乐队舞团之类的在亲人的坟前表演。
拒绝低俗表演
类似的习俗最后会形成一种攀比风气,最终人们会将孝顺程度和葬礼的热闹程度相挂钩,甚至让许多人忘记葬礼那怀缅亲人的本质,只为了自己的颜面举行葬礼,大肆操办,造成浪费。
而且古代的丧葬文化往往是迷信风气的源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能够拥有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人来建设社会,而迷信文化则往往是客观看待事物的巨大障碍。
第二是减少尸体自然腐烂造成的病菌感染。古代人们经常会认为坟地是一个晦气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尸体埋藏在地下会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病菌和微生物,古代人对于微生物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只知道经常会在路过坟地之后生病甚至死亡,于是本能中会产生对坟场的抗拒。
细菌与病毒无孔不入
而且,土葬地点一般都是在深山老林之中,那里很可能会是当地河流的水源之地,如果在这些地方进行土葬,增生的微生物将会污染水源。
第三是土葬会影响耕地的数量。其实一开始,国家并没有打算全面禁止土葬的,在1999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国家正式规定不能在耕地和林地上进行丧葬活动。目的已经很明显,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耕地的面积。
但是土葬的坏影响渐渐显现,地就那么多,逝去的人却是不断增长的,于是土葬继续发展下去,自然会无地可葬。因此最后国家只能明令禁止土葬的进行。耕地的稳定是我们国家的重中之重,15亿人口全靠它养活呢。
农村土葬
直到现在,我国的火葬已经基本被全民所接受,它的存在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火化是否不进入生态循环?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是动态循环的,每一个生物死后,它身上的营养物质都会提供给其他生命所吸收,然后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于地球之上。
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一条鲸鱼可供应百年分解者主体循环系统
而人被火化之后却是化为一缕青烟,剩下的三五斤灰烬也被永久封存起来,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已经脱离了生态系统的循环,造成“浪费”?
首先我们还是得先了解一下所谓的生态系统循环。其实生态系统并不复杂,首先就是植物利用阳光,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中提取出碳元素,然后再结合根部吸收到的氮、磷、钾元素将其组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示意图
接着就是通过昆虫和食草动物等生物,将植物中的有机物吸收,变成属于它们的营养。食肉动物再吃掉这些食草动物。
无论哪个环节的生物,只要最终死掉了,都会被微生物等充当分解者角色的生物分解掉,最终有机物一部分变成微生物的营养,另一部分会被土壤吸收,然后转化为氮磷钾和碳元素,最后植物再次通过土壤将其吸收。
这就是一次完整的生态循环和自然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植物持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厌氧菌等微生物则将有机物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之下,生态系统就达到一个极其稳定的状态。
微生物会将死去的人体分解殆尽
作为食物链的顶端生物,我们人类的数量很多,总人口数量高达70亿,这意味着人类这个种群之中会蕴含着大量的有机物。如果所有人最终都是火化,那么这就意味着生物圈中将会失去大部分有机物的补充。
所以这样做是否会打破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循环呢?当然学过高中物理的人一定知道质量守恒定理,物体并不会因为焚烧或者其他化学反应而凭空消失。
首先人体中有60%的水分,会在高温焚烧中变成水蒸气,这一部分会完全回归大自然。接着人体中还有很多的碳元素,这其中大部分都会变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层中,小部分则以灰烬的状态留存在骨灰中。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火化过程中会出现油脂和其他物质,但实际上火化是使用高浓度天然气进行的高温灼烧,温度高达上千度,即便是油脂也会被烧成氧化气体的。基本上人体的所有元素都会被转化为气体回到大气中去,能剩下的只有像牙齿骨骼等比较坚硬的骨质。
人类火化之后,构*类的物质其实也一样大多都返回到大自然中,但是组*类的有机质却是直接还原成二氧化碳了,这就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有机物总量会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是,二氧化碳最终还是会被植物转化为有机物,二氧化氮和其他物质也同样会回到生态系统中,所以除了被后人留下用以纪念的灰烬和骨质,实际上人体依旧会回归到生态系统中。
收敛骨灰
火化对于地球的影响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火化的主要后果就是释放二氧化碳和让生态系统减少有机物存量。首先让我们说有机物存量的减少。
其实就像毒药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一样,如果不看火化的数量就妄言人类火化对自然的影响,这是十分不负责的。
地球上存在的树木数量约达四千亿棵树,每棵树包含的有机物都远远高于人类所包含的有机物数量,更别提生态系统中还有大量其他生物,单单只看人类的有机物其实根本没多少影响。
全球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31.7%
接着就要谈谈二氧化碳释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早年间农民伯伯们喜欢在田野上焚烧秸秆,后来正是因为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现在已经禁止焚烧秸秆了。
焚烧秸秆
其实火化也一样,会释放出二氧化碳,那为何没有禁止呢?原因还是那样,人类的数量并不算多,根据数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死亡*约有15万左右,即便全部都火化,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其实也只能说是微不足道。
因为地球上二氧化碳的主要释放者,其实根本不是人类,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只能算第三。排第二的是森林野火,像加州大火、澳洲山火、西伯利亚针叶林野火,往往能烧几个月的时间,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俄罗斯森林野火
排第一的是永久冻土层的解冻,许多被冻结在冻土层的有机物随着解冻而进入到生态系统中,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下,二氧化碳量激增。
而火化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也不过是人类活动中释放的零头而已,换言之就是无足轻重,但现阶段是土葬有诸多弊端,用以替代的火葬虽然会释放二氧化碳,但影响很微小,火葬后人们终究还有一些骨灰用以纪念,这明显是一种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丧葬方式。
结语
尘归尘土归土,虽然是土葬的思想,但是进行火化时,也一样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现在除了土葬和火葬,世界上还有海葬、水葬、*、冰葬等等方式,其中主流的思想都是以环保的方式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皮囊喂秃鹫
其实无论如何处理,人体最终还是会还归大自然的,对于生态平衡并不会有任何明显的影响,即便是看起来化为一缕青烟的火葬,最终这缕青烟也会进入到大气循环中,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
与其纠结死后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还不如在活着的时候,与人为善,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在百年之后时,起码自己也不会有任何遗憾,也能给身边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终一切归于虚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12
棺材里放什么会比较好?一,一般都放乔麦秸烧的会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