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聂报创建情况的汇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09: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2:06
关于《中华聂报》创建情况的汇报,我有幸来到美丽且充满古风诗意的聂氏先祖故里嵩湖镇下聂村,瞻仰聂氏宗祠,拜谒昌公先祖先贤墓地。在这里,我分享了关于乡村建设的远景规划,以及祖地聂村被评为江西省第二届百佳优美村庄的喜讯。这次会议是在光永会长的提议下,通过多方通讯电联,得到了江西族亲的鼎力支持,得以如期召开。期间,我收到了会长的多次电话、短信和邮件,讨论大会安排和协商问题,但由于自身居病休养,未能一一作答,深感歉意。借此机会,我向大会报告《中华聂报》创建的历程。
从思想上来说,我坚信办《聂报》是出于对敬祖亲族的意愿,对族胞服务的责任,以及结合自身岗位业务的能力。我长期在群众文化岗位工作,对各项业务都有所喜好,乐于投入在经费少源的穷文化事业中。在改革大潮后期,我从县级市随州开始组织跨省市的演艺交流、旅游、庙会和展览的策划经营。随州升格为地级市后,我被选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负责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和组织培训活动。工作上,我分管民间收藏家专业委员会及民间文艺理论研究。在二零零三年前后,我曾在山东几地看到许多姓氏家族兴起祠堂修谱的风潮,这激发了我修族谱、编族谱的动意。从此,我开始深入聂族事业,并与中华聂网及光永老弟等热心族人相识、相知、联亲、结缘。在协会工作中,我分管的民间收藏系列,又成立了市收藏家协会,我创意了“民间姓氏文化”系列立项,开始进行姓氏文化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从此,我投入到这一事业中,不可自拔。近八年的调研奔走,为家族修族谱、编志书、建馆(室)以及与时俱进,创新体例,为家族文化注入新元素的举措,逐渐得到了市文联和宣传部门的认可和赞许。《中华聂姓文化探源》一书作为献礼图书出版发行,期间随州电视台专访并摄制了“相约聂世敏、聂氏民间大寻根”专题片,其后的社会反响非常积极。
我认为,《中华聂报》的创办是家族文化的喜悦,是家族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幸事。通过一定渠道让广大族人,特别是边乡僻壤、消息闭塞地区的族亲得到分享,激励族人对家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学习、传承和弘扬,这是我发起办报的积极性缘起和责任所在。
在行为上,自《聂报》创建筹办以来,经历了动意、立项、启动三个阶段,其间组织、协调、磨合的过程充满艰难,实施中的困扰多元。在众族人的支持下,未来前景注定是美好的。《聂报》虽是族内小报,但不能有“报微言轻”的观点,因为它代表展现的是聂氏家族文化的品位和形象。我们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律以及“两为”、“双百”文艺方针,坚持办报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原则,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族人)的新路,摒弃文人办报的弊端,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经历了几年的筹组和磨合,终于在“致海内外聂氏宗亲联谊共建的公开信”、“关于中华聂氏名人荣誉档案工程实施方案”、“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总体框架”等文件中,正式将《中华聂报》立项,并提出概略实施办法。然而,多次努力因机构难定型、设置有分歧、渠道不畅通、成果不突显、资金无出处等问题而搁浅。
二零零八年底,随着“四会一站”的框架运势,聚合了《聂报》创办的因素和成果资料的积累。《中华聂网》上频繁发表寻根探源理论文章,各地建祠、修墓、编谱活动蓬勃发展,各脉系族人的祭祀敬祖、宗亲联谊活动蓬勃展开。在资源开发和跨地域联合互补、张扬优势、发展经济上,聂商联合会摸索出一套结合家族实际的可行之举,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尝试和效益。此外,各省各脉系文研会、世系祖源研究会的涌现,扶贫救残助学基金会的设立,以及省市区域聂网的创建等等,为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可喜的是,家族内自觉热心,并乐于投资智力文化、信息科技学习风气的兴起。这些都为我们办报铺垫了好的前提。
光永会长指出,我们正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困难面前看到希望,鼓足成就事业的勇气;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走出去,向先进姓氏家族学习,迎头赶上,只争朝夕。在众族亲的关爱、帮助和支持下,拓宽思路,扩大视野,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地域、各脉系的资源人才优势,开放办报、扩大经营,将《聂报》办成服务族亲的平台,宣传典型的窗口,凝聚亲情的纽带,构建优秀家族的桥梁。在《中华聂报》这方“小天地”,我们努力成就一番“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