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到底有多爱喝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0: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5:27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闽南人的日常,总缺不了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套茶具,客人一来便是喝茶的招呼声。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没有一杯茶镇不住的。
“茶”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闽南语中读作“茶[te²]”。据说欧洲很多国家对茶的叫法来源于闽南语,比如荷兰语中的“thee”,意大利语里的“Tè”,西班牙语里的“Té”等。
17世纪,荷兰人是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商。在东亚运输茶叶时,他们主要使用的港口便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大多数人都使用“te”的读音。荷兰向欧洲大规模进口茶叶,“te”的读音便随之传入欧洲各国。
但葡萄牙在欧洲却是一个例外,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作为邻国,语言十分相近,对茶的叫法却大相径庭。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贸易的港口并不在福建,而在澳门。因此葡萄牙语里茶的叫法与澳门相似,使用的是“chá”这个叫法。其实荷兰人到达东方的时间比葡萄牙人整整迟了一个世纪,但首先将茶叶输入欧洲的是荷兰。
闽南人历来有下南洋的传统,背井离乡的行囊里也一定会有家乡的茶叶,一是日常生活所需要,二是谋生依傍。在异国他乡,除了每日品茗,还在东南亚开设商号销售茶叶。茶在南洋便也开始流行起来。小小茶叶,不仅串联起闽南的海外贸易史,更串联起市井的悠闲生活。
不管时光、空间如何流变,茶好似贴着肉长,已经深深扎根在闽南人的生活里。他们活泛地饮茶,不拘于任何一种形式,在他们看来,不必为茶而来,但生活一定是围绕茶展开的。茶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
闽南人把喝茶叫作“食茶[ʦiaʔ⁸ te²]”或“啉茶[lim¹ te²]”,茶叶叫作“茶箬[te² hioʔ⁸]”或“茶心[te² sim¹]”。茶壶和茶杯种类繁多,在闽南语中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烧开水用的茶壶叫作“茶鼓[te² kɔ³]”,陶瓷、玻璃等材质做的各种茶杯叫作“茶杯[te² pue¹]”。较小并且没有盖子的陶瓷茶杯叫作“茶瓯[te² au¹]”,比“茶瓯”还小、品茶用的陶瓷小杯子则叫作“茶盅[te² ʦiəŋ¹]”。沏茶用的有盖子的陶瓷杯子,即盖碗,我们则叫它“㪠瓯[kʰam⁵ au¹]”。
饮茶的方式千姿百态,而在闽南则展现出了更鲜明的地域性,这也许来自喝茶的人。在闽南人家里作客,简单的盖碗、几个小茶杯,便可以开始闲话家常。办公室里与人谈生意,摆出功夫茶盘,就能以茶会友,大谈宏图伟业。院子里,老人家慢慢悠悠支起茶桌,矮桌上摆放着积满茶垢、豁了口子的旧茶壶,听着老式收音机循环播放着的南音,坐在摇椅上啜茶,这大概是闽南人退休理想生活中的一部分吧。
这些饮茶方式,或来自传统延续,或有着市井的情境,总之,都包裹着浓厚的闽南气息。
在过去的饮茶岁月里,闽南人逐渐积累了一些独具闽南特色的“暗语”,这些有关于茶的俗谚反映了闽南人的饮茶方式、习惯及待客送茶的礼节等。
早年加工茶叶,需要在茶叶上面踩揉。因此,“头遍骹液,二遍茶箬。”“骹液[kʰa¹ sioʔ⁸]”,即脚上的汗液。第一遍泡出来的茶汤带有汗臭, 第二遍泡出来的才是正宗的茶汤。当然现在多采用机械加工,不存在这种现象,但大多数闽南人至今仍会将第一遍茶水倒掉,也许是因为心中仍会想象那并不存在的脚汗。
“七分茶,八分酒。”倒茶不能倒满,而是要倒至七分满。满杯的话,不仅客人不好拿,茶水还可能会溢出来,这可就不礼貌了。
“啉要趣味, 茶三酒四。”喝茶最好要有茶友作陪,方能喝得尽兴,但又不宜多,三人为佳。
喝茶也要挑时间,“早茶蜀杯,较赢晏茶蜀锅。”“晏[ũã⁵]”,即晚上。清晨饮一杯茶,胜过晚间喝一大锅茶水,因此喝茶最好选在白天。
茶汤的浓淡需有度,“厚茶刮腹,薄茶洗肠。”喝太浓的茶易伤肠胃,相反地,清淡的茶则有清洗肠胃的作用。
“食菜着有菜合,食茶着有茶配。”吃菜要荤素搭配,喝茶也得有茶点。闽南人喝茶也许最不能缺的是糕点,茶是主角,点心是配角,所以在闽南有了一个特别的词——“茶配[te² pʰə⁵]”,构词巧妙,一目了然。
闽南各地出品的小点心,往往是茶配的选择。各种糕饼、蜜饯、酥糖,品种繁多,花生糖、芝麻糖、贡糖、馅饼、桔红糕等,都是饮茶时的好伴侣。否则肚子空空的,几杯力道十足的浓茶下去,恐怕会冷汗直冒、头晕眼花,茶醉到令你难忘。这些小点心单吃或许甜腻,配起茶来却很刚好。
一杯茶汤,覆盖不同阶层的人群,不同的人在茶中品出了不同滋味,茶也因此在闽南得以成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