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2:57
周鸣铮,浙江省诸暨县城关镇原籍人,1916年6月29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是一位农业分析化学家。他长期从事土壤农业化学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土壤分析和测土施肥的开拓者之一。
自幼文理并重,学习成绩优异,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七七事变后,周鸣铮从北平回到浙江,借读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又取道江西至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化学系借读,受国内著名土壤学家邓植仪、陈振铎的教诲,坚定了以土壤肥料学为自己的专业方向。193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邓植仪的鼓励下,周鸣铮考入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1942年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受聘为浙江省合作供销处技术专员,后任英士大学讲师、副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鸣铮赴台北接管肥料检验实验室,担任农林验检局肥料检验科技正。后又受命任花莲港分局筹备主任,并兼任分*。然而,他无意于担任行政*,7个月后返回英士大学继续任教。在英士大学期间,周鸣铮针砭时弊,宣扬民主,接触进步学生,支持学生运动。与其他进步教师一道组织“读书会”,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党的*,为安定人心,保护学校,迎接解放而努力工作。1949年春,他秘密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社”。1949年浙江解放后,周鸣铮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担任校委会常委,分管教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鸣铮被分配到浙江医学院药学系任教,后应聘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兼课,主讲土壤肥料学。1957年1月,周鸣铮加入了中国*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较早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1957年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并入沈阳药学院后,他正式调到浙江农学院。1958年,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升格为厅级单位,为加强领导和科研工作,周鸣铮被调任该所土壤肥料系副主任、兼任浙江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副教授。
从1958年到1964年,周鸣铮一面承担教学任务,一面从事科研工作,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逐步成长为跨学科的科研工作者。
60年代中期,周鸣铮的工作重点转向土壤养分肥力的研究,特别重视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他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测土施肥成就引入中国。无论在文化大*期间,还是在1974年冬开始身患脑血栓、半身瘫痪卧床长达3年的时期里,他仍未间断过查阅、翻译、整理资料的工作。
80年代初,周鸣铮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全国主要土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担任总顾问。在5年时间里,他培养了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的技术骨干,同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测土施肥学科体系。
80年代以来,周鸣铮倾注全部心血完成《土壤肥力学概论》和《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两部论著,共计70余万字。这是他一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本专业有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尤其是《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测土施肥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内容和资料完整实用,对推动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周鸣铮晚年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1985年离休后,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工作。直到1987年脑血栓复发才不得不停止工作。
周鸣铮(1916-- )浙江诸暨人,著名的农业分析化学家,1932年毕业于诸暨中学,1951年6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曾任农科院土肥所所长、教授、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