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区划变迁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1:42
三国时期的荆州,作为东汉十三州之一,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荆州地域广大,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历史上曾有荆襄七郡、荆襄八郡乃至荆襄九郡的说法,但实际的变迁远比这些数字复杂得多。本文旨在简要科普荆州在三国时期的地方变迁。
荆州作为东汉时期的州,大部分时间由七个郡组成,分别为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这七个郡按地理位置大致分为荆南四郡和荆北三郡,荆北相对繁荣,而荆南则较为落后。其中,南阳郡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出生地而闻名,有“帝乡”之称,其发展程度远超同期的吴国和蜀国,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一个郡。
南郡是荆州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的区域,也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的重心,地理位置上连接着益州、扬州、荆南和南阳,战略意义重大。荆南四郡则开发较晚,地理条件较差,各郡发展情况不一,大致排名为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武陵地区面积最大,但条件最差,大部分土地难以居住,包括现今的湘西、黔东等地区,紧邻益州的南中地区,也是蛮族活动频繁的区域。长沙则与扬州接壤,零陵和桂阳与交州相邻。
荆州的行政中心最初设立在南郡的江陵,后改至武陵郡的汉寿,再由刘表迁至南郡的襄阳。以上是三国时期荆州的基本概况。
荆州的郡级行政区划最先为章陵郡,其建立时间、方式均无确切记载。刘表部将蒯越、黄祖之子黄射曾担任过章陵太守,曹操南征时也任命过赵俨为章陵太守。曹丕将九州划分时,章陵郡被纳入其中。晋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从南阳郡中分出义阳郡,但也有记载表明曹魏时期义阳郡存在,故章陵郡自东汉末年设立,贯穿整个曹魏时期。
接下来是蕲春郡,据宋书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此郡为孙权所设立,时间定于建安十二年(207年)。蕲春郡的设置源于原江夏郡的部分区域,但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从孙权手中夺回了蕲春郡。曹丕三路伐吴后,孙权重新占领了蕲春郡。曹魏曾将江夏郡的一部分地区合并为弋阳郡,属豫州刺史管辖。
曹操南下征服荆州后,对南阳和南郡进行了区划调整,南阳郡的西部分出设立南乡郡,南郡则一分为三,北部为襄阳郡,西部为临江郡,剩余部分仍为南郡。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退回北方,南郡和临江郡被孙刘联军占领,而襄阳郡和南乡郡得以保全。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划分九州时,仅提到章陵郡,未提及襄阳、南乡和临江。然而,晋书宣帝纪中记载曹仁手下的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关羽,说明曹操确实划分出南乡郡。孙刘瓜分荆州时,刘备保留了曹操的区划,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将临江郡改名为宜都郡,由张飞任太守。孙权占领了长沙郡北部的部分县,并在此设立汉昌郡,由鲁肃担任太守,刘备并未完全控制荆南四郡。孙权还曾划分江夏部分地区设立西陵郡,由甘宁担任太守。汉昌郡和西陵郡后来被孙权撤销。
荆州历经多次易主,最终形成了魏吴各占一部分的局面。曹丕将从蜀国那里占领的汉中东三郡合并为魏兴郡和新城郡,并划归荆州刺史管辖。曹叡时期又分出上庸郡,成为新的东三郡。之后,东三郡进行了多次调整,过程复杂。孙权在袭击荆州后,以占领的地盘成立了固陵郡和新城郡,但之后这块地盘归了曹魏,中间情形难以详述。孙权还将广州的苍梧郡分出五县,设立临贺郡,改属荆州(但宋书有不同说法,称临贺郡属广州)。
得到东三郡和临贺郡的魏吴荆州领土相加,达到了较大的地步,但这并非荆州历史上最大的时期。曹丕为了奖励孙权称藩,曾将荆州和扬州在江南的部分合并为荆州,将荆州在江北的部分改名郢州,这时的荆州规模堪称历史上最大的荆州,但仅维持不到半年就被撤销。
后来,孙权将江夏和蕲春的部分区域,以及扬州豫章郡的柴桑县合并成立了武昌郡,并一度迁都于此。之后,荆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拆分,孙权从长沙郡中分出了湘东和衡阳二郡,孙休从武陵郡中分出了天门郡,孙皓从零陵郡中分出了始安郡和昭陵郡,从桂阳郡中分出了始兴郡(加入南海郡的中宿县),从长沙郡中分出了安成郡(加入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和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四县)。到吴国灭亡时,荆南已从四个郡变为十一个郡,加上孙休从宜都郡中分出的建平郡,吴国的荆州最终达到了十五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