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6: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4:36
祸不单行,不离不弃。1994年6月,失去了丈夫的春玲与母亲、弟弟从山东菏泽龙堌集搬迁至嘉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一个忠厚老实的木匠,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四个正在求学的儿子。尽管家庭重担,继父凭借高超的木工手艺与家人的勤俭节约,生活虽紧巴巴,但还算勉强。面对春玲母子的加入,继父全家热情接纳,爷爷、奶奶及继父对小春玲疼爱有加,三个哥哥亲切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失学在家,继父得知后,不顾家庭负担,拿钱让她重返校园。家庭成员增加至五人,负担更重,但继父仍勤快,农闲时外出打工,勉强支撑家庭开销。
小春玲珍惜学习机会,首学期即取得全年级第三名。除了学业,她还承担起部分家务,帮哥哥洗衣,为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夸赞她为“好女儿”。然而,幸福时光短暂,1995年夏,继父在施工中意外摔伤,瘫痪在床,家庭经济来源断绝,且背负了沉重债务。面对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继父坚决反对,因为两个儿子即将参加高考,成绩优异。其他兄弟也要求辍学,承担家庭重担。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小春玲主动提出辍学,帮助妈妈支撑家庭。继父感动落泪,全家皆为小春玲的决定所动。
不幸接踵而至,母亲得知继父可能终身瘫痪,对家庭失去信心,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小春玲坚决留下,承诺陪继父共渡难关。母亲走后,家庭支柱再次折断,爷爷、奶奶痛苦落泪,继父和兄弟们心中充满不安。村里人劝小春玲回菏泽姥姥家,避免一辈子受苦,但小春玲坚持留下,她坚信只要哥哥们有出息,她就是有出息的。小春玲包揽所有家务与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家庭精打细算。
面对继父的病情,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尽管路途遥远,她步行两天一夜才到达。为节省住宿费,她住在医院自行车棚,老人感动,不仅让她在棚内睡觉,还为她找蚊帐。在小春玲的细心照顾下,继父病情稳定,他们艰难地走回了家乡。麦收季节来临,小春玲一人承担起7亩地的收割任务,连续多日睡在麦地,疲惫不堪。她尽心尽力,最终换来了全家的粮食和二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三哥申建文因落榜自责,小春玲鼓励他重读,三哥最终决定复读。
家庭面临学费困境,小春玲想到了卖血。两次虚报年龄才得以抽血,获得400元“营养费”,但远不足学费。在医生的帮助下,凑足部分学费。继父、爷爷、奶奶决定卖掉老宅和大杨树,小春玲坚决反对。最终,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得以凑齐。小春玲连续多日不眠,为哥哥们缝制棉被和布鞋。分别时,小春玲为二哥准备礼物,鼓励他好好学习,无需担心家庭。
小春玲开始思考如何为继父治病和筹措学费。她决定种植棉花,尽管管理费力且危险,但她坚信棉花能带来收入。然而,棉花遭受棉铃虫袭击,小春玲不顾一切,背着重药桶在烈日下喷洒农药。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棉花丰收,但收购价低,小春玲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她继续寻找赚钱的机会,收槐米、柳条,推销草帽、黄豆,后来,她前往泗水贩水果。四哥申建华决定退学参军,留下帮助妹妹,小春玲理解并支持哥哥的决定。
1997年春节,小春玲迎来了最快乐的一年,三个哥哥回家,为她准备新年礼物。大哥送她新衣,二哥送红围巾,三哥送美容霜。小春玲的快乐让全家动容,继父脸上也绽放笑容。继父在小春玲的鼓励下,同意四哥参军。四哥离开时,小春玲给哥哥留下80多元零花钱,鼓励他考军校,并寄去200元购买学习资料。得知母亲的消息后,小春玲拒绝了母亲的要求,继续为家庭付出。
1998年,小春玲多次面临困难,家庭遭遇打击。母亲突然去世,四哥参军,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小春玲再次决定卖血筹款,然而,在过马路时,她被卡车撞倒,不幸遇难。小春玲的去世让家庭成员悲痛欲绝,村里长辈感动于她的仁义,破例为她举行了葬礼,并在祖宗“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小春玲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亲情小妹”的意义,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关心她的人。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嘉祥县后中庄举行。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仅16岁小姑娘,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