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7:3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52
”暖暖内含光“出自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座右铭》。全文共共20句,100字。
原文如下: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白话译文:
不要揭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记挂,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默默无闻做实事,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老子主张柔克刚。浅陋固执刚直是小人所为,君子内敛而不露锋芒。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常乐免祸患。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品德芬芳。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开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两句可归结为慎言。 “无道人之短”就是不直言他人的短处。儒家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对于小人的短处,不能说,说了会得罪小人;而对于君子,因为君子能够“吾日省吾身”,能够不断地自省自查自纠,所以不必说:正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无说己之长”则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张扬。《道德经》中有言: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白矜者不长。”“说己之长”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赞赏,进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与儒家秉持的观念相悖。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说施恩于他人不要再想,但接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在心。《庄子·养生主》中云: “为善勿近名”,意思是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博得好的名声。“受施慎勿忘”则是一种感恩意识、报恩观念的体现。两句中都有一个“慎”字,就是要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记,不可忘却。
“世誉不足慕”与“谤议庸何伤”两句则从荣与辱两个方面阐发作者的思想。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要坦然视之、淡然对之。《道德经》中写道:“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作者看来,宠辱若惊不可取,为人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为此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人生准则衡量自己的得失,审视自己的言行。仁就是这唯一的“纪纲”。
“隐心而后动”,就是要在行动之前先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只有合乎这一标准之后才能行动。 “守愚”也是“唯仁为纪纲”的具体实践。此外,从“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守愚并不是指要愚昧无知.作者所说的“守愚”其实只是外表的愚,内心则要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品质、近墨不黑的独立节操。
在做人的方式上,崔瑗强凋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一句表明为人太过刚强会招致祸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52
”暖暖内含光“出自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座右铭》。全文共共20句,100字。
原文如下: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白话译文:
不要揭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记挂,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默默无闻做实事,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老子主张柔克刚。浅陋固执刚直是小人所为,君子内敛而不露锋芒。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常乐免祸患。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品德芬芳。
唐代宗密受东汉崔瑗《座右铭》影响,另作100字《座右铭》,原文如下:
寅起可办事,省语终寡尤。身安勤戒定,事简疎交游。他非不足辨,己过当自修。百岁既有限,世事何时休。落发堕僧数,应须侔上流。胡为逐世变,志虑尚嚣浮。四恩重山岳,锱铢未能酧。蚩蚩居大厦,汲汲将焉求。死生在唿吸,起灭若浮沤。无令方服下,番作阿鼻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53
查到出处是崔瑗的“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其铭曰: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53
英国18世纪大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一首诗《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 有点不确定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