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傩舞邵武傩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2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19:16
在我国远古时期,中原地区曾盛行一种名为八蛮傩舞的巫舞形式,用来驱疫逐鬼。尽管历经千年变迁,这种文化在中原地区已难觅踪迹,但在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大埠岗、桂林、金坑、肖家坊、沿山等乡镇,这一古老的活化石仍然得以传承。
据清道光十五年(1835)和平镇坎下村前山坪自然村石碑记载,邵武傩舞源自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大埠岗、和平、肖家坊、桂林、金坑等乡镇的一些村庄,这种原始的舞蹈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风貌,头戴面具、脑后系红布,无故事情节和说唱,保留了原始的"舞"元素。与许多地区演变的"傩戏"不同,邵武傩舞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中保留了古朴的韵味,是古傩文化的活生生见证。
除了保留中原地区的驱疫传统,邵武的跳傩活动还增添了诸如春祈秋报、健康平安、生育祈愿、学业成功等更广泛的祈福内容。跳傩活动的名称直接反映节目特色,如"跳番僧"、"跳八蛮",各乡村的活动内容和奉祀的愿神各有差异,活动时间也有所不同。
邵武傩舞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古越文化,以及释、道、儒等思想,还融入了弥勒教、无为教、摩尼教等宗教影响,这在各地的傩文化形态中是罕见的。它见证了多种文化在闽北地区的交融和积淀,对于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05年,邵武三角戏被福建省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在2007年,邵武市荣获"福建省傩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这项传统艺术正逐渐被全国知晓,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向全国公示,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