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6: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9:20
在古代汉语中,"鸷"是一个会意字,由鸟和执两个部分构成,"执"也是其声旁。它的本义是指那些凶猛的鸟类,如鹰和雕等猛禽。在《说文》中,对"鸷"的解释是"击杀鸟也",意味着这种鸟具有强烈的捕食本能和攻击性。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鸷鸟"常被用来象征勇猛和不群,如屈原在《离骚》中的"鸷鸟之不群兮",表达了个体的特立独行。养鹰并非单纯为了观赏,而是利用其猎杀能力,如唐朝刘禹锡在《养鸷词》中所言,"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
此外,"鸷"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它既可以指凶猛残暴的行为,如"便捷猛鸷终弗逮",描绘出行动迅速且极具攻击力的形象。在《后汉书》中,"鸷兽毅虫"一词则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尖牙利爪、眼神凶恶的生物。"鸷忍"和"鸷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凶猛和残忍的特性,而"鸷愎"则形容一个人既残忍又固执的性格。
总的来说,"鸷"在汉语中承载着强烈的力度和野性,无论是鸟的本义还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都展现出一种不羁和勇猛的特质。
鸷是指凶猛的鸟的意思,此外,鸷还有名词和形容词两种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