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章句下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00: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0:12
景春曾言:“公孙衍、张仪是否堪称大丈夫?他们一怒之下令诸侯胆寒,而平和之时则天下安宁。”
然而,孟子对此观点提出了反驳:“这怎能称为大丈夫?你难道未学习过礼仪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会教导他;女子出嫁,母亲会叮嘱她,送至门口,告诫她要敬重丈夫,不可违背。顺从是妾妇之道,而非大丈夫的本色。真正的大丈夫,应住在仁的广域,站在礼的正位,遵循义的大道。得志时,他们会与民同在,实现道义;不得志,也能坚持自我原则。富贵不能让他们放纵,贫贱不能改变他们的节操,威武不能使他们屈服,这才是大丈夫的真谛。”
孟子的批评犀利,他指出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仅是迎合君主,缺乏仁义道德,与妾妇的顺从无异。他强调,即使是臣子对君主,也应以正义为顺从的标准,妻子对丈夫也是如此,应保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而非一味顺从。他认为,只有小老婆和婢女才只知顺从,毫无原则。
尽管孟子痛斥了“妾妇之道”,但这种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并未消失,反而在某些情况下盛行。针对这一问题,孟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遵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原则,回归仁义礼智的传统道德,无论得志与否,都能坚守道义,如同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丈夫”,他们的言论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坚守正义,不畏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