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郑板桥 *** 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情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提供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次,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必须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 凤在禾下飞去鸟, 马到芦边萆不生。 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而凤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和尚见了,甚为满意,马上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经其点破。和尚也一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 (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 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 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平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平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内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一定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相迎,十分热情。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和尚方才知道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马上变了态度。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马上又回去换来香茶。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横生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这副对联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套在了刘墉与郑板桥头上。 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的信中曾说: 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衣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内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说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效夫子之喟然而叹也。(《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