癯古文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06 08: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8:19
在康熙字典的【未集下】部首中,"臞"字的部首是"肉",总共有20画,除去部首外还有14画。它的读音在《广韵》中被标注为"其俱切",在《集韵》中为"权俱切",而在《正韵》中则为"求於切",读作"渠"。实际上,"臞"字与"癯"字是同义的,都表示瘦弱或瘦削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癯"有特殊的含义。例如在《前汉·司马相如传》中提到,那些被尊称为列仙之儒的隐士,他们居住在山林湖泊之间,其形象特征就是非常清瘦,"形容甚癯"。另一个例子是沈约在《齐故安陆昭王文》中的描述,他提及某人的容貌因为瘦弱而发生了改变,用词为"癯瘠攺貌",这同样强调了"癯"字所代表的瘦弱形象。
在汉语大字典中,"癯"字的注解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瘦,直观地描绘了一个人体态瘦削的特征;二是特指那些清癯、退隐的儒者,他们通常与山水相伴,追求精神上的清贫和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