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2 17: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0:58
《孟尝君传》作品赏析
《孟尝君传》首尾紧凑,转折处却巧妙自然,仅百余字便能展现磅礴气势。文笔峭拔,辞气横厉,四层转变,精妙绝伦,被誉为“尺幅千里”。王安石以四句、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论说文,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简练有力,文短气长,揭示了文章的精髓。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以其“好养士”之名闻名于世。然而,王安石对此持不同看法,他强调士人必须具备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鸡鸣狗盗”之徒根本不配称为士。王安石通过反驳“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揭示了孟尝君仅仅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而非真正的士。他的论述精辟有力,反驳得水到渠成,引人深思。
全文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展开,立论、反驳、断言,一气呵成。王安石用词简练,文简意深,完全符合其“要之以适用为本”的行文原则。在《读〈孟尝君传〉》中,王安石巧妙地运用了“鸡鸣狗盗”这一成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笔墨,使文章更为紧凑有力。
王安石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主张简练而实用。他以适用为本,不追求辞藻华丽,强调文章内容的实质和思想的深度。《读〈孟尝君传〉》体现了这一行文风格,谋篇布局严谨自然,遣词造句精炼有力。
文章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观点展开论证,驳斥了传统观点,揭示了孟尝君的真实形象。王安石以严谨的逻辑、精辟的论据,展现了一篇立论精当、论据典型、论证精辟的文章。他通过《读〈孟尝君传〉》揭示了士人的真实含义,并强调了士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孟尝君传》作品赏析,不仅展示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大家的才华,更揭示了文章的深层意义。其立论的精当、论据的典型、论证的精辟,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篇文章也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鸡鸣狗盗”,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