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写作背景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28 17: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9:40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它的创作背景是1931年到1932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30年代初期的动荡变革时期。茅盾作为一位有着深刻社会研究与了解的作家,广泛接触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包括*者、自由主义者、企业家、公务员、商人、银行家等,这使他深入了解了上海工商业界的实际情况。他将这些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当时的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相结合,决定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回答托派关于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茅盾在《子夜》的创作中,充分运用了他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积累的社会经验。他提到,虽然1931年已非1927年,但他对当时实际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深入了解,能理解他们的需求与挑战。
《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面貌。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被帝国主义的争夺所笼罩,帝国主义与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境内激化,导致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混战。与此同时,赋税的加重加剧了中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们拼命压榨工人,而工人阶级则奋力抵抗。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以及*赋税的加重,使得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加深,农民对地主的仇恨日益增强。外货的压迫、工农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赋税的加重,导致了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的日益破产。
在《子夜》中,各种人物活动在一个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茅盾通过丰富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冲突与合作,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与选择。《子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深刻洞察和反思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