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集合论——逻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5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1:31
写在前面
数学的魅力令人着迷,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一旦我们能够突破形式化语言理解的痛苦,做到使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时,其乐妙不可言。写作本专栏的目的,一方面是整理笔者在数学学习(特别是数理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总结,争取做到将严谨的数学语言“翻译翻译”,另一方面是与广大的数学爱好者做个交流,一同学习和进步。愿所有追求数学之光的同行者,皆能享受喜悦,并学以致用。
集合论——逻辑
集合论可谓是现代数学基础,集合论的学习事实上也是一种形式化语言训练,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数学语言的运用规则。有了集合论作为基础,我们能够更容易地阅读并理解数学著作以及学术论文,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铺平道路。
1.相关符号
[公式] ——对于所有/任意(此符号后一般接变量)
[公式] ——存在
[公式] ——或
[公式] ——与
[公式] ——非(否定式)
[公式] ——如果……那么……(蕴含式)
[公式] ——当且仅当
2. 基础逻辑
· 形式化语言(Formal Language,即各种严谨的数学表达)的基本特征是其符合一套逻辑规则,在各种形式化语言中,我们常见的元素和规则有:
1)字母表(Alphabet)——这是一个逻辑符号和非逻辑符号的集合,常见元素一般有P、Q、X、Y……等;
2)公式(Formulae)——字母表中符号构成的字符串;
3)语法(Gramma)——组合各种符号以获得一个语句的规则(符号的组合必须符合语法/规则,这一点可以从学术著作中的公理化描述看出)。每个非逻辑符号都可以视作一个语句,即,如果P是一个语句,那么 [公式] 也是一个语句;如果P和Q都是语句,那么 [公式] ,[公式] [公式] ,[公式] 亦都是合法语句。
4)公理(Axioms)
· 命题(Proposition)二字在逻辑学和数学中是常见的字眼。在一个给定的语境中一个命题应当是一个意义清晰的语句,其可为真或为假,但不能既真又假(排中律:不能既对又错)。
· 真值表(Truth Table)是列出命题真假值的表格,令P和Q各为两个命题,我们可以列出几个真值表:
([公式] 意为“非P”或“P是错的”)
解读:第二行:当命题P为真(T)时,[公式] 为假(F)
第三行:当命题P为假(F)时,[公式] 为真(T)
([公式] 意为“P为真且Q为真”)
解读:通过真值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式] 的关系下,只要二者中有一个命题为假, “[公式] ”整个命题便为假。
([公式] 意为“P为真,或Q为真,或P和Q两个命题都为真”)
解读:“[公式]" 表示或,但其和日常用语思维不同,在数学中,“P或Q”永远都表示“P或Q或二者皆”的意思(若要表示“P或Q或并非二者皆”的意思,必须明确提前声明,例如:张三及格了,或者没及格,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此处“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就是“并非二者皆”的声明。“张三及格了,或者没及格,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这种逻辑语句在数学表达中必须严格声明)。此外,通过真值表我们可以发现,在 [公式] 的关系下,除非所有所有命题都为假,否则 [公式] 恒为真。
([公式] 意为“如果P为真,则Q为真”)
解读:“[公式]" 在数学中不表因果关系,仅表蕴含关系,这一点和日常用语思维不同,在一般语境中,“若P为真,则Q为真”通常预示着P和Q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在数学中, "[公式]" 被理解为除了“P为真和Q为假”, [公式] 恒为真(见上表)。值得一提的是真值表的第三行和第四行,我们可各罗列一个命题为例,第三行: [公式];第四行: [公式],这两个命题皆为真且逻辑上正确,但只是“空洞的”对,并没有实际意义。另外, “[公式]” 还表示“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
([公式] 意为“P为真当且仅当Q为真”)
“[公式] ”表示当且仅当。举例:命题“ [公式] ”是一个逻辑正确的命题,但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也只是“空洞的”对。
注意: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但必须要按真值表中的语法规定,我们设定的一个命题才有可能与其逆否命题等价。
例:“如果1+1=2,那么2<5”和“如果[公式] ,那么 [公式] ”是等价的。
搞明白以上五个真值表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推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DeMorgan's Laws
解读: “[公式]”意为“P和Q是逻辑等价的”
注:左起第六行和第七行是逻辑恒等的
Lemma 1:对于任意命题P和Q,
·[公式]
·[公式]
`[公式]
解读:第一和第二个逻辑等价命题可已从直觉上理解。需要注意第三个命题[公式] 的左半部分有一重要“一个错误的命题,可以推出任何命题”。
逆命题(Converse)、反命题(Inverse)、逆否命题(Contrapositive)
对于任意命题P和Q:
(i)[公式] 的逆命题是 [公式] ;
(ii)[公式] 的反命题是 [公式] ;
(iii)[公式] 的逆否命题是 [公式] .
注:
·[公式] 和 [公式] 完全等价
· 一个命题的反命题是其逆命题的逆否命题
Theorem 1:
[公式]
证明:根据Lemma 1,可得:
[公式]
[公式]
[公式]
[公式]
对于[公式] ,
· 否定式:[公式]
· 逆命题:[公式]
· 反命题:[公式]
· 逆否命题:[公式]
套套逻辑/同义反复(Tautology)、矛盾命题(Contradiction)
· 套套逻辑/同义反复:无论命题的真值为何,其总是正确的(即,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的命题,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 矛盾命题:无论命题的真值为何,其总是错误的(即,任何情况下都不正确)
注:左起第三列为套套逻辑(例如:地球可能比太阳大,也可能比太阳小);左起第四列为矛盾命题。
另外,逻辑运算中的优先级是:[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