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附近结婚的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1: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这些事最好问当地有经验的妇女
曲阜故里婚俗
孔孟故里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单偶婚。一般男娶女嫁,子女按父系系统计算,婚姻关系比较稳固。因受孔子思想影响,古时曲阜人特别重视婚嫁礼俗,在婚嫁程序上多以“六礼”为准。
“六礼”这种婚俗起源于周代,其具体内容是: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二、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以占卜吉凶。三、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诉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四、纳徵,即男家给女家送聘礼。五、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的女家同意。六、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
后世逐渐演化,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亲、相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的仪程。现代婚礼,新旧参半,形式不一而足。
提亲
提亲又叫“说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的家长提出与某家女子或男子结亲的建议。
旧时,男婚女嫁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岁,家长便托至亲好友为子女物色对象。被托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根据双方的年龄、门第、家产、品貌等条件相近者提出建议,供考虑。如果觉得可以,便托一适当的热心人前去说合。另一种情况是“职业”媒婆主动为两家牵线。若男方有意则请媒婆喝酒吃饭,“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较富有,但儿女有某种缺陷,一般人不愿为其做媒,便以钱财贿赂媒婆,求媒婆给物色对象。这时媒婆多为贪财而隐瞒其缺陷,介绍给贫寒人家。有时媒婆也把两个有缺陷的男女介绍到一起,但在说媒时不提任何一方的缺陷,使双方高高兴兴地成婚,结合后方知上当。
孔孟故里没有指腹为婚的现象,也许是元代以来就明令禁止此种婚姻形式的原因。但旧时却有娃娃媒和童养媳。娃娃媒多是两家十分要好,为把这友好巩固下去,两家志愿结亲。开始不用媒人,待到男女双方都接近习惯婚龄时才请人做媒人。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只是婚礼仪程的需要,并不起介绍作用。
童养媳一般是男大于女,这种婚姻买卖性质十分明显。贫困人家的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多以一定的钱或粮食为代价,将幼女送往婆家做童养媳,待到长大后圆方成婚。
按孔孟故里风俗,孔、颜、孟、曾、东野等姓有同姓不同婚的族规。表兄妹原则上可通婚,但姑家的表姐妹不能嫁舅家的表兄弟,因这种婚姻是骨血倒流。
媒人提亲,为尽力促成,多两头欺瞒,只说对方如何如何好,不足的地方隐瞒不提,往往造成婚后的不愉快。为了防止受骗,双方对相亲特别重视。
相亲
相亲是在经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有成亲的打算,彼此派人互相观看。
旧时孔孟故里相亲,女方多由哥嫂或父母去男方家相看。一看家庭情况,了解家产多少;二看男方的貌相,了解是否有缺陷。男方一般由嫂子或父母借故去女方家相看,男方相亲主要是看人的品貌,了解是否有什么缺陷,对家产并不十分看重。初次相亲,不管成否,都不在对方家中抽烟喝水吃饭。
旧时风俗,男女双方婚前一般不准见面,所以相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婚事是否能成,全看相亲人的意见,婚后两人是否美满与相亲的眼力和经验有直接关系。相传某村有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就是腿有点瘸,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长得也很标致,就是口吃,当地人称结巴嘴。相亲那天,小伙子用旧时轧花机轧棉花,瞒过了相亲的人。姑娘装作害羞,不说话,也瞒过了相亲的人。结婚那天,小伙子又装着喝多了酒,新娘没有看出破绽,心里满高兴。入洞房后,新娘只在新郎问她什么时才答个“是”或“行”,也没露出破绽。两个人高高兴兴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缺陷,但木已成舟,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好自我安慰说:“瘸子配结巴,正合适。”
订婚
订婚,旧时通常称作“换启”。启是订婚时使用的文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启又有大启小启之分。小启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换小启又叫“递成亲字”,即男家用红纸将求亲的意思写成小帖。帖式主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折成帖状,封面上写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表示求亲的字样。女家接到小启后要写允启,帖式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双方的柬帖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不出现子女的名字。传启时多用拜匣,匣内押帖物多是耳坠,戒指等物。换过小启,男方一般不再悔婚。换大启是一种正式签订婚约的形式。大启多用红纸金字印制,男方用的印有盘龙,女方用的印有飞凤。大启的内容,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下方落款”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红章“、”谨遵玉言,愿结*“等,落款“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大启是正式婚书,有法律效力。换过大启两家可以互通婚吊,互通节礼。传大启多用礼盒,盒内除大启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料、袜子、首饰及吉祥物;如用红纸包着的香、艾,表男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收下男方送去的大启和彩礼,换上女方的大启,除大启外,礼盒里多押文房四宝。
看日子
看日子即古代的“请期”。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利日。看日子首先要找出“行嫁月”。行嫁月是由女方的属相决定的,如女方属鸡或属兔宜在正月或七月,属猴宜在二月和八月,属蛇和猪宜在三月九日,属龙或狗宜在四月和十月,属牛或羊宜在五月十一日日,属鼠或马宜在六月和十二月。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选择,意在避开女方的月经期。还要查出喜神方位,迎亲、送亲的人在属相上的忌讳。
男方把看好的日子送往女方,女方一般不立即把定准的日子给男方,等催期时才告诉男方,意在表示对女儿的挽留。
催期
催期一般由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方式,大娶还是小娶与女方定下来。大娶是婆家去轿迎亲,小娶是娘家雇轿送亲。若是小娶,要弄清送亲的人数,便于双方准备酒席和封赏。
定下具体日期后,双方要下帖告知亲友。女方的亲友多备钱或衣物给待嫁的女子送喜礼,曲阜一带称作添箱。男方的亲友多送贺礼。贺礼多是鸡鱼肉喜帐等,也有送干礼的。干礼就是以钱代替礼物。送贺礼多在结婚前二三日送,便于男方在举行婚礼那天使用。所收取贺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贺礼的多少,一般以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定,关系密切的礼品重些,疏远的可以轻些。也有随人情凑份子的,这在曲阜主家多不收。
临近婚期,男家还要向女家送催妆礼,送催妆礼时女方过门时穿的结婚服装一并送过去。
现在曲阜一带对“看日子”、“催期”等多不太讲究,分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完婚
完婚俗称结婚,这是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程序。
旧时,孔孟故里结婚分为大娶和小娶。大娶多为官宦门第或富有的人家,一般在白天举行。婚礼这天早晨,新郎换上礼服或者官服,乘轿去女家迎亲。迎亲的轿子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去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健壮的大红公鸡。起轿时鸣炮三声,敲锣喝道,粗细乐齐奏,全执事作前导,大扇上写有“小登科”字样。到女家大门时,吹鼓手吹大杆号“鼓门”。新郎进去女家后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接着上酒菜,新郎入席。新郎在酒席宴上要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一双筷子和一个酒盅带回去,取“快生忠孝子”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这些事最好问当地有经验的妇女
曲阜故里婚俗
孔孟故里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单偶婚。一般男娶女嫁,子女按父系系统计算,婚姻关系比较稳固。因受孔子思想影响,古时曲阜人特别重视婚嫁礼俗,在婚嫁程序上多以“六礼”为准。
“六礼”这种婚俗起源于周代,其具体内容是: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二、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以占卜吉凶。三、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诉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四、纳徵,即男家给女家送聘礼。五、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的女家同意。六、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
后世逐渐演化,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亲、相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的仪程。现代婚礼,新旧参半,形式不一而足。
提亲
提亲又叫“说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的家长提出与某家女子或男子结亲的建议。
旧时,男婚女嫁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岁,家长便托至亲好友为子女物色对象。被托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根据双方的年龄、门第、家产、品貌等条件相近者提出建议,供考虑。如果觉得可以,便托一适当的热心人前去说合。另一种情况是“职业”媒婆主动为两家牵线。若男方有意则请媒婆喝酒吃饭,“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较富有,但儿女有某种缺陷,一般人不愿为其做媒,便以钱财贿赂媒婆,求媒婆给物色对象。这时媒婆多为贪财而隐瞒其缺陷,介绍给贫寒人家。有时媒婆也把两个有缺陷的男女介绍到一起,但在说媒时不提任何一方的缺陷,使双方高高兴兴地成婚,结合后方知上当。
孔孟故里没有指腹为婚的现象,也许是元代以来就明令禁止此种婚姻形式的原因。但旧时却有娃娃媒和童养媳。娃娃媒多是两家十分要好,为把这友好巩固下去,两家志愿结亲。开始不用媒人,待到男女双方都接近习惯婚龄时才请人做媒人。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只是婚礼仪程的需要,并不起介绍作用。
童养媳一般是男大于女,这种婚姻买卖性质十分明显。贫困人家的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多以一定的钱或粮食为代价,将幼女送往婆家做童养媳,待到长大后圆方成婚。
按孔孟故里风俗,孔、颜、孟、曾、东野等姓有同姓不同婚的族规。表兄妹原则上可通婚,但姑家的表姐妹不能嫁舅家的表兄弟,因这种婚姻是骨血倒流。
媒人提亲,为尽力促成,多两头欺瞒,只说对方如何如何好,不足的地方隐瞒不提,往往造成婚后的不愉快。为了防止受骗,双方对相亲特别重视。
相亲
相亲是在经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有成亲的打算,彼此派人互相观看。
旧时孔孟故里相亲,女方多由哥嫂或父母去男方家相看。一看家庭情况,了解家产多少;二看男方的貌相,了解是否有缺陷。男方一般由嫂子或父母借故去女方家相看,男方相亲主要是看人的品貌,了解是否有什么缺陷,对家产并不十分看重。初次相亲,不管成否,都不在对方家中抽烟喝水吃饭。
旧时风俗,男女双方婚前一般不准见面,所以相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婚事是否能成,全看相亲人的意见,婚后两人是否美满与相亲的眼力和经验有直接关系。相传某村有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就是腿有点瘸,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长得也很标致,就是口吃,当地人称结巴嘴。相亲那天,小伙子用旧时轧花机轧棉花,瞒过了相亲的人。姑娘装作害羞,不说话,也瞒过了相亲的人。结婚那天,小伙子又装着喝多了酒,新娘没有看出破绽,心里满高兴。入洞房后,新娘只在新郎问她什么时才答个“是”或“行”,也没露出破绽。两个人高高兴兴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缺陷,但木已成舟,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好自我安慰说:“瘸子配结巴,正合适。”
订婚
订婚,旧时通常称作“换启”。启是订婚时使用的文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启又有大启小启之分。小启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换小启又叫“递成亲字”,即男家用红纸将求亲的意思写成小帖。帖式主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折成帖状,封面上写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表示求亲的字样。女家接到小启后要写允启,帖式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双方的柬帖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不出现子女的名字。传启时多用拜匣,匣内押帖物多是耳坠,戒指等物。换过小启,男方一般不再悔婚。换大启是一种正式签订婚约的形式。大启多用红纸金字印制,男方用的印有盘龙,女方用的印有飞凤。大启的内容,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下方落款”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红章“、”谨遵玉言,愿结*“等,落款“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大启是正式婚书,有法律效力。换过大启两家可以互通婚吊,互通节礼。传大启多用礼盒,盒内除大启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料、袜子、首饰及吉祥物;如用红纸包着的香、艾,表男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收下男方送去的大启和彩礼,换上女方的大启,除大启外,礼盒里多押文房四宝。
看日子
看日子即古代的“请期”。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利日。看日子首先要找出“行嫁月”。行嫁月是由女方的属相决定的,如女方属鸡或属兔宜在正月或七月,属猴宜在二月和八月,属蛇和猪宜在三月九日,属龙或狗宜在四月和十月,属牛或羊宜在五月十一日日,属鼠或马宜在六月和十二月。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选择,意在避开女方的月经期。还要查出喜神方位,迎亲、送亲的人在属相上的忌讳。
男方把看好的日子送往女方,女方一般不立即把定准的日子给男方,等催期时才告诉男方,意在表示对女儿的挽留。
催期
催期一般由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方式,大娶还是小娶与女方定下来。大娶是婆家去轿迎亲,小娶是娘家雇轿送亲。若是小娶,要弄清送亲的人数,便于双方准备酒席和封赏。
定下具体日期后,双方要下帖告知亲友。女方的亲友多备钱或衣物给待嫁的女子送喜礼,曲阜一带称作添箱。男方的亲友多送贺礼。贺礼多是鸡鱼肉喜帐等,也有送干礼的。干礼就是以钱代替礼物。送贺礼多在结婚前二三日送,便于男方在举行婚礼那天使用。所收取贺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贺礼的多少,一般以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定,关系密切的礼品重些,疏远的可以轻些。也有随人情凑份子的,这在曲阜主家多不收。
临近婚期,男家还要向女家送催妆礼,送催妆礼时女方过门时穿的结婚服装一并送过去。
现在曲阜一带对“看日子”、“催期”等多不太讲究,分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完婚
完婚俗称结婚,这是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程序。
旧时,孔孟故里结婚分为大娶和小娶。大娶多为官宦门第或富有的人家,一般在白天举行。婚礼这天早晨,新郎换上礼服或者官服,乘轿去女家迎亲。迎亲的轿子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去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健壮的大红公鸡。起轿时鸣炮三声,敲锣喝道,粗细乐齐奏,全执事作前导,大扇上写有“小登科”字样。到女家大门时,吹鼓手吹大杆号“鼓门”。新郎进去女家后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接着上酒菜,新郎入席。新郎在酒席宴上要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一双筷子和一个酒盅带回去,取“快生忠孝子”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这些事最好问当地有经验的妇女
曲阜故里婚俗
孔孟故里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单偶婚。一般男娶女嫁,子女按父系系统计算,婚姻关系比较稳固。因受孔子思想影响,古时曲阜人特别重视婚嫁礼俗,在婚嫁程序上多以“六礼”为准。
“六礼”这种婚俗起源于周代,其具体内容是: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二、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以占卜吉凶。三、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诉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四、纳徵,即男家给女家送聘礼。五、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的女家同意。六、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
后世逐渐演化,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亲、相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的仪程。现代婚礼,新旧参半,形式不一而足。
提亲
提亲又叫“说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的家长提出与某家女子或男子结亲的建议。
旧时,男婚女嫁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岁,家长便托至亲好友为子女物色对象。被托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根据双方的年龄、门第、家产、品貌等条件相近者提出建议,供考虑。如果觉得可以,便托一适当的热心人前去说合。另一种情况是“职业”媒婆主动为两家牵线。若男方有意则请媒婆喝酒吃饭,“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较富有,但儿女有某种缺陷,一般人不愿为其做媒,便以钱财贿赂媒婆,求媒婆给物色对象。这时媒婆多为贪财而隐瞒其缺陷,介绍给贫寒人家。有时媒婆也把两个有缺陷的男女介绍到一起,但在说媒时不提任何一方的缺陷,使双方高高兴兴地成婚,结合后方知上当。
孔孟故里没有指腹为婚的现象,也许是元代以来就明令禁止此种婚姻形式的原因。但旧时却有娃娃媒和童养媳。娃娃媒多是两家十分要好,为把这友好巩固下去,两家志愿结亲。开始不用媒人,待到男女双方都接近习惯婚龄时才请人做媒人。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只是婚礼仪程的需要,并不起介绍作用。
童养媳一般是男大于女,这种婚姻买卖性质十分明显。贫困人家的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多以一定的钱或粮食为代价,将幼女送往婆家做童养媳,待到长大后圆方成婚。
按孔孟故里风俗,孔、颜、孟、曾、东野等姓有同姓不同婚的族规。表兄妹原则上可通婚,但姑家的表姐妹不能嫁舅家的表兄弟,因这种婚姻是骨血倒流。
媒人提亲,为尽力促成,多两头欺瞒,只说对方如何如何好,不足的地方隐瞒不提,往往造成婚后的不愉快。为了防止受骗,双方对相亲特别重视。
相亲
相亲是在经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有成亲的打算,彼此派人互相观看。
旧时孔孟故里相亲,女方多由哥嫂或父母去男方家相看。一看家庭情况,了解家产多少;二看男方的貌相,了解是否有缺陷。男方一般由嫂子或父母借故去女方家相看,男方相亲主要是看人的品貌,了解是否有什么缺陷,对家产并不十分看重。初次相亲,不管成否,都不在对方家中抽烟喝水吃饭。
旧时风俗,男女双方婚前一般不准见面,所以相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婚事是否能成,全看相亲人的意见,婚后两人是否美满与相亲的眼力和经验有直接关系。相传某村有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就是腿有点瘸,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长得也很标致,就是口吃,当地人称结巴嘴。相亲那天,小伙子用旧时轧花机轧棉花,瞒过了相亲的人。姑娘装作害羞,不说话,也瞒过了相亲的人。结婚那天,小伙子又装着喝多了酒,新娘没有看出破绽,心里满高兴。入洞房后,新娘只在新郎问她什么时才答个“是”或“行”,也没露出破绽。两个人高高兴兴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缺陷,但木已成舟,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好自我安慰说:“瘸子配结巴,正合适。”
订婚
订婚,旧时通常称作“换启”。启是订婚时使用的文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启又有大启小启之分。小启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换小启又叫“递成亲字”,即男家用红纸将求亲的意思写成小帖。帖式主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折成帖状,封面上写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表示求亲的字样。女家接到小启后要写允启,帖式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双方的柬帖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不出现子女的名字。传启时多用拜匣,匣内押帖物多是耳坠,戒指等物。换过小启,男方一般不再悔婚。换大启是一种正式签订婚约的形式。大启多用红纸金字印制,男方用的印有盘龙,女方用的印有飞凤。大启的内容,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下方落款”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红章“、”谨遵玉言,愿结*“等,落款“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大启是正式婚书,有法律效力。换过大启两家可以互通婚吊,互通节礼。传大启多用礼盒,盒内除大启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料、袜子、首饰及吉祥物;如用红纸包着的香、艾,表男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收下男方送去的大启和彩礼,换上女方的大启,除大启外,礼盒里多押文房四宝。
看日子
看日子即古代的“请期”。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利日。看日子首先要找出“行嫁月”。行嫁月是由女方的属相决定的,如女方属鸡或属兔宜在正月或七月,属猴宜在二月和八月,属蛇和猪宜在三月九日,属龙或狗宜在四月和十月,属牛或羊宜在五月十一日日,属鼠或马宜在六月和十二月。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选择,意在避开女方的月经期。还要查出喜神方位,迎亲、送亲的人在属相上的忌讳。
男方把看好的日子送往女方,女方一般不立即把定准的日子给男方,等催期时才告诉男方,意在表示对女儿的挽留。
催期
催期一般由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方式,大娶还是小娶与女方定下来。大娶是婆家去轿迎亲,小娶是娘家雇轿送亲。若是小娶,要弄清送亲的人数,便于双方准备酒席和封赏。
定下具体日期后,双方要下帖告知亲友。女方的亲友多备钱或衣物给待嫁的女子送喜礼,曲阜一带称作添箱。男方的亲友多送贺礼。贺礼多是鸡鱼肉喜帐等,也有送干礼的。干礼就是以钱代替礼物。送贺礼多在结婚前二三日送,便于男方在举行婚礼那天使用。所收取贺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贺礼的多少,一般以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定,关系密切的礼品重些,疏远的可以轻些。也有随人情凑份子的,这在曲阜主家多不收。
临近婚期,男家还要向女家送催妆礼,送催妆礼时女方过门时穿的结婚服装一并送过去。
现在曲阜一带对“看日子”、“催期”等多不太讲究,分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完婚
完婚俗称结婚,这是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程序。
旧时,孔孟故里结婚分为大娶和小娶。大娶多为官宦门第或富有的人家,一般在白天举行。婚礼这天早晨,新郎换上礼服或者官服,乘轿去女家迎亲。迎亲的轿子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去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健壮的大红公鸡。起轿时鸣炮三声,敲锣喝道,粗细乐齐奏,全执事作前导,大扇上写有“小登科”字样。到女家大门时,吹鼓手吹大杆号“鼓门”。新郎进去女家后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接着上酒菜,新郎入席。新郎在酒席宴上要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一双筷子和一个酒盅带回去,取“快生忠孝子”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这些事最好问当地有经验的妇女
曲阜故里婚俗
孔孟故里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单偶婚。一般男娶女嫁,子女按父系系统计算,婚姻关系比较稳固。因受孔子思想影响,古时曲阜人特别重视婚嫁礼俗,在婚嫁程序上多以“六礼”为准。
“六礼”这种婚俗起源于周代,其具体内容是: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二、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以占卜吉凶。三、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诉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四、纳徵,即男家给女家送聘礼。五、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的女家同意。六、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
后世逐渐演化,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亲、相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的仪程。现代婚礼,新旧参半,形式不一而足。
提亲
提亲又叫“说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的家长提出与某家女子或男子结亲的建议。
旧时,男婚女嫁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岁,家长便托至亲好友为子女物色对象。被托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根据双方的年龄、门第、家产、品貌等条件相近者提出建议,供考虑。如果觉得可以,便托一适当的热心人前去说合。另一种情况是“职业”媒婆主动为两家牵线。若男方有意则请媒婆喝酒吃饭,“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较富有,但儿女有某种缺陷,一般人不愿为其做媒,便以钱财贿赂媒婆,求媒婆给物色对象。这时媒婆多为贪财而隐瞒其缺陷,介绍给贫寒人家。有时媒婆也把两个有缺陷的男女介绍到一起,但在说媒时不提任何一方的缺陷,使双方高高兴兴地成婚,结合后方知上当。
孔孟故里没有指腹为婚的现象,也许是元代以来就明令禁止此种婚姻形式的原因。但旧时却有娃娃媒和童养媳。娃娃媒多是两家十分要好,为把这友好巩固下去,两家志愿结亲。开始不用媒人,待到男女双方都接近习惯婚龄时才请人做媒人。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只是婚礼仪程的需要,并不起介绍作用。
童养媳一般是男大于女,这种婚姻买卖性质十分明显。贫困人家的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多以一定的钱或粮食为代价,将幼女送往婆家做童养媳,待到长大后圆方成婚。
按孔孟故里风俗,孔、颜、孟、曾、东野等姓有同姓不同婚的族规。表兄妹原则上可通婚,但姑家的表姐妹不能嫁舅家的表兄弟,因这种婚姻是骨血倒流。
媒人提亲,为尽力促成,多两头欺瞒,只说对方如何如何好,不足的地方隐瞒不提,往往造成婚后的不愉快。为了防止受骗,双方对相亲特别重视。
相亲
相亲是在经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有成亲的打算,彼此派人互相观看。
旧时孔孟故里相亲,女方多由哥嫂或父母去男方家相看。一看家庭情况,了解家产多少;二看男方的貌相,了解是否有缺陷。男方一般由嫂子或父母借故去女方家相看,男方相亲主要是看人的品貌,了解是否有什么缺陷,对家产并不十分看重。初次相亲,不管成否,都不在对方家中抽烟喝水吃饭。
旧时风俗,男女双方婚前一般不准见面,所以相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婚事是否能成,全看相亲人的意见,婚后两人是否美满与相亲的眼力和经验有直接关系。相传某村有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就是腿有点瘸,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长得也很标致,就是口吃,当地人称结巴嘴。相亲那天,小伙子用旧时轧花机轧棉花,瞒过了相亲的人。姑娘装作害羞,不说话,也瞒过了相亲的人。结婚那天,小伙子又装着喝多了酒,新娘没有看出破绽,心里满高兴。入洞房后,新娘只在新郎问她什么时才答个“是”或“行”,也没露出破绽。两个人高高兴兴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缺陷,但木已成舟,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好自我安慰说:“瘸子配结巴,正合适。”
订婚
订婚,旧时通常称作“换启”。启是订婚时使用的文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启又有大启小启之分。小启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换小启又叫“递成亲字”,即男家用红纸将求亲的意思写成小帖。帖式主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折成帖状,封面上写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表示求亲的字样。女家接到小启后要写允启,帖式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双方的柬帖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不出现子女的名字。传启时多用拜匣,匣内押帖物多是耳坠,戒指等物。换过小启,男方一般不再悔婚。换大启是一种正式签订婚约的形式。大启多用红纸金字印制,男方用的印有盘龙,女方用的印有飞凤。大启的内容,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下方落款”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红章“、”谨遵玉言,愿结*“等,落款“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大启是正式婚书,有法律效力。换过大启两家可以互通婚吊,互通节礼。传大启多用礼盒,盒内除大启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料、袜子、首饰及吉祥物;如用红纸包着的香、艾,表男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收下男方送去的大启和彩礼,换上女方的大启,除大启外,礼盒里多押文房四宝。
看日子
看日子即古代的“请期”。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利日。看日子首先要找出“行嫁月”。行嫁月是由女方的属相决定的,如女方属鸡或属兔宜在正月或七月,属猴宜在二月和八月,属蛇和猪宜在三月九日,属龙或狗宜在四月和十月,属牛或羊宜在五月十一日日,属鼠或马宜在六月和十二月。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选择,意在避开女方的月经期。还要查出喜神方位,迎亲、送亲的人在属相上的忌讳。
男方把看好的日子送往女方,女方一般不立即把定准的日子给男方,等催期时才告诉男方,意在表示对女儿的挽留。
催期
催期一般由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方式,大娶还是小娶与女方定下来。大娶是婆家去轿迎亲,小娶是娘家雇轿送亲。若是小娶,要弄清送亲的人数,便于双方准备酒席和封赏。
定下具体日期后,双方要下帖告知亲友。女方的亲友多备钱或衣物给待嫁的女子送喜礼,曲阜一带称作添箱。男方的亲友多送贺礼。贺礼多是鸡鱼肉喜帐等,也有送干礼的。干礼就是以钱代替礼物。送贺礼多在结婚前二三日送,便于男方在举行婚礼那天使用。所收取贺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贺礼的多少,一般以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定,关系密切的礼品重些,疏远的可以轻些。也有随人情凑份子的,这在曲阜主家多不收。
临近婚期,男家还要向女家送催妆礼,送催妆礼时女方过门时穿的结婚服装一并送过去。
现在曲阜一带对“看日子”、“催期”等多不太讲究,分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完婚
完婚俗称结婚,这是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程序。
旧时,孔孟故里结婚分为大娶和小娶。大娶多为官宦门第或富有的人家,一般在白天举行。婚礼这天早晨,新郎换上礼服或者官服,乘轿去女家迎亲。迎亲的轿子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去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健壮的大红公鸡。起轿时鸣炮三声,敲锣喝道,粗细乐齐奏,全执事作前导,大扇上写有“小登科”字样。到女家大门时,吹鼓手吹大杆号“鼓门”。新郎进去女家后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接着上酒菜,新郎入席。新郎在酒席宴上要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一双筷子和一个酒盅带回去,取“快生忠孝子”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这些事最好问当地有经验的妇女
曲阜故里婚俗
孔孟故里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单偶婚。一般男娶女嫁,子女按父系系统计算,婚姻关系比较稳固。因受孔子思想影响,古时曲阜人特别重视婚嫁礼俗,在婚嫁程序上多以“六礼”为准。
“六礼”这种婚俗起源于周代,其具体内容是: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二、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以占卜吉凶。三、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诉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四、纳徵,即男家给女家送聘礼。五、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的女家同意。六、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
后世逐渐演化,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亲、相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的仪程。现代婚礼,新旧参半,形式不一而足。
提亲
提亲又叫“说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的家长提出与某家女子或男子结亲的建议。
旧时,男婚女嫁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岁,家长便托至亲好友为子女物色对象。被托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根据双方的年龄、门第、家产、品貌等条件相近者提出建议,供考虑。如果觉得可以,便托一适当的热心人前去说合。另一种情况是“职业”媒婆主动为两家牵线。若男方有意则请媒婆喝酒吃饭,“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较富有,但儿女有某种缺陷,一般人不愿为其做媒,便以钱财贿赂媒婆,求媒婆给物色对象。这时媒婆多为贪财而隐瞒其缺陷,介绍给贫寒人家。有时媒婆也把两个有缺陷的男女介绍到一起,但在说媒时不提任何一方的缺陷,使双方高高兴兴地成婚,结合后方知上当。
孔孟故里没有指腹为婚的现象,也许是元代以来就明令禁止此种婚姻形式的原因。但旧时却有娃娃媒和童养媳。娃娃媒多是两家十分要好,为把这友好巩固下去,两家志愿结亲。开始不用媒人,待到男女双方都接近习惯婚龄时才请人做媒人。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只是婚礼仪程的需要,并不起介绍作用。
童养媳一般是男大于女,这种婚姻买卖性质十分明显。贫困人家的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多以一定的钱或粮食为代价,将幼女送往婆家做童养媳,待到长大后圆方成婚。
按孔孟故里风俗,孔、颜、孟、曾、东野等姓有同姓不同婚的族规。表兄妹原则上可通婚,但姑家的表姐妹不能嫁舅家的表兄弟,因这种婚姻是骨血倒流。
媒人提亲,为尽力促成,多两头欺瞒,只说对方如何如何好,不足的地方隐瞒不提,往往造成婚后的不愉快。为了防止受骗,双方对相亲特别重视。
相亲
相亲是在经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有成亲的打算,彼此派人互相观看。
旧时孔孟故里相亲,女方多由哥嫂或父母去男方家相看。一看家庭情况,了解家产多少;二看男方的貌相,了解是否有缺陷。男方一般由嫂子或父母借故去女方家相看,男方相亲主要是看人的品貌,了解是否有什么缺陷,对家产并不十分看重。初次相亲,不管成否,都不在对方家中抽烟喝水吃饭。
旧时风俗,男女双方婚前一般不准见面,所以相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婚事是否能成,全看相亲人的意见,婚后两人是否美满与相亲的眼力和经验有直接关系。相传某村有个小伙子,相貌堂堂,就是腿有点瘸,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人长得也很标致,就是口吃,当地人称结巴嘴。相亲那天,小伙子用旧时轧花机轧棉花,瞒过了相亲的人。姑娘装作害羞,不说话,也瞒过了相亲的人。结婚那天,小伙子又装着喝多了酒,新娘没有看出破绽,心里满高兴。入洞房后,新娘只在新郎问她什么时才答个“是”或“行”,也没露出破绽。两个人高高兴兴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缺陷,但木已成舟,闹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好自我安慰说:“瘸子配结巴,正合适。”
订婚
订婚,旧时通常称作“换启”。启是订婚时使用的文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启又有大启小启之分。小启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换小启又叫“递成亲字”,即男家用红纸将求亲的意思写成小帖。帖式主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折成帖状,封面上写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表示求亲的字样。女家接到小启后要写允启,帖式是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双方的柬帖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不出现子女的名字。传启时多用拜匣,匣内押帖物多是耳坠,戒指等物。换过小启,男方一般不再悔婚。换大启是一种正式签订婚约的形式。大启多用红纸金字印制,男方用的印有盘龙,女方用的印有飞凤。大启的内容,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下方落款”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红章“、”谨遵玉言,愿结*“等,落款“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再写上年月日。大启是正式婚书,有法律效力。换过大启两家可以互通婚吊,互通节礼。传大启多用礼盒,盒内除大启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料、袜子、首饰及吉祥物;如用红纸包着的香、艾,表男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收下男方送去的大启和彩礼,换上女方的大启,除大启外,礼盒里多押文房四宝。
看日子
看日子即古代的“请期”。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择定结婚的吉月利日。看日子首先要找出“行嫁月”。行嫁月是由女方的属相决定的,如女方属鸡或属兔宜在正月或七月,属猴宜在二月和八月,属蛇和猪宜在三月九日,属龙或狗宜在四月和十月,属牛或羊宜在五月十一日日,属鼠或马宜在六月和十二月。吉日良辰一般选两个,一在上半月,一在下半月,由女方选择,意在避开女方的月经期。还要查出喜神方位,迎亲、送亲的人在属相上的忌讳。
男方把看好的日子送往女方,女方一般不立即把定准的日子给男方,等催期时才告诉男方,意在表示对女儿的挽留。
催期
催期一般由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方式,大娶还是小娶与女方定下来。大娶是婆家去轿迎亲,小娶是娘家雇轿送亲。若是小娶,要弄清送亲的人数,便于双方准备酒席和封赏。
定下具体日期后,双方要下帖告知亲友。女方的亲友多备钱或衣物给待嫁的女子送喜礼,曲阜一带称作添箱。男方的亲友多送贺礼。贺礼多是鸡鱼肉喜帐等,也有送干礼的。干礼就是以钱代替礼物。送贺礼多在结婚前二三日送,便于男方在举行婚礼那天使用。所收取贺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贺礼的多少,一般以亲戚关系的亲疏来定,关系密切的礼品重些,疏远的可以轻些。也有随人情凑份子的,这在曲阜主家多不收。
临近婚期,男家还要向女家送催妆礼,送催妆礼时女方过门时穿的结婚服装一并送过去。
现在曲阜一带对“看日子”、“催期”等多不太讲究,分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完婚
完婚俗称结婚,这是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程序。
旧时,孔孟故里结婚分为大娶和小娶。大娶多为官宦门第或富有的人家,一般在白天举行。婚礼这天早晨,新郎换上礼服或者官服,乘轿去女家迎亲。迎亲的轿子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新娘坐的叫“花轿”。去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健壮的大红公鸡。起轿时鸣炮三声,敲锣喝道,粗细乐齐奏,全执事作前导,大扇上写有“小登科”字样。到女家大门时,吹鼓手吹大杆号“鼓门”。新郎进去女家后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接着上酒菜,新郎入席。新郎在酒席宴上要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拿一双筷子和一个酒盅带回去,取“快生忠孝子”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49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07:50
晚上迎娶新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8:47
没这么繁琐,到时候会有问事的人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