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为什么全是南方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1: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9:39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建设美丽繁荣大明王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对主考官的选择也慎之又慎。但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第9次会试中,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对主考官们又凌迟又发配。原因在于,主考官们录取的人,全是一个地方的。

主考官们为什么只录取一个地方的?录取得对不对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625f1e29616fdfaae51670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年的第一主考官,是渊博多闻,号称大儒的刘三吾。

刘三吾,名昆,后更名为如步。因其性情耿直,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曾为元朝旧臣,后因战乱,避于故乡,潜心著述。

洪武十八年,大儒刘三吾应诏入宫,被朱元璋封为翰林学士,据《明史》记载,因他“博览善记,应对详敏”,于是“屡承顾问,悉多称旨”。

刘三吾是个做学问的人,自然对工作认真严谨。他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得朱元璋称赞。朱元璋赐他朝鲜进贡的玳瑁笔,并尊其为“阁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6a2432f707f3d7ca7acbd5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并向他交代交代,一定要组织好,为国家录取更多有用的人才。

70多岁的刘三吾听令后,极为重视,亲自监考,亲自组织阅卷。对已被择录的试卷反复评阅,对没被择录的试卷他也随时调阅,唯恐遗漏人才,更唯恐做得不够公正,落人口实。最后,刘三吾和参与阅卷的*们按照科举制度。录取了51名贡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发榜那天,却发生了大规模*乱。

原来,这51名贡士皆出自南方,没有一名北方学子。

愤怒的北方学子联名上疏,状告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南方人。又大闹贡院,用泥团砸掉皇榜。此事很快惊动了朱元璋,他立刻召来刘三吾,查问缘由。

刘三吾取士公正公平,全凭文章质优而录,心底无私。因此,对朱元璋的查问一点也不慌张,还帮朱元璋分析原因:“北方受元朝统治多年,文人又饱受摧残,人才凋敝。而南方富庶,学习风气浓厚。自然北方学子的文章不如南方学子。南北同考,优劣自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53ace600dc2a6059242da6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样很不利于稳定啊,于是他好脾气地说道:“北方学子寒窗苦读十载,却一名也不能中,南北不能平衡,会造成社会矛盾。为和谐起见,还是希望能在北方学子中择录几人,以安民心。”

尽管朱元璋的话带着商量的口气,但知识分子刘三吾却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认为非要在北方学子中再选录几人,明显有失公平,于是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见刘三吾是个说不通的死脑筋,于是停其职,让翰林院侍讲张信组织人员重新阅卷,并增录北方学子。

张信不敢轻慢,组织了班子一板一眼重新阅卷。阅后回复朱元璋:“择录的学子文章,的确是考生中最好的。可以说,北方学子中最好的文章跟南方学子中最差的文章,都比不上。”

显然,张信这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死脑筋,根本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北方学子闹得更凶,又上疏说张信等人与刘三吾都为南方人,互相勾结,故意拿北方学子差的文章与南方学子好的文章比对。

朱元璋大怒,命刑部彻查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刑部揣摩圣意,对刘三吾和张信等人好一番严刑拷打,最终整出了一份“营私舞弊”的证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3d383cc250b5c9ea14cebf5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得到刑部的回复后,信以为真,大光其火,立刻将张信等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念刘三吾年老,又曾为国家文献制度等做出过贡献,免其一死,发配边疆。至于已经录取的51名贡士,则全部不予录取。

最可怜的是,榜上考了第一的一个叫陈安的状元,受此案牵连,竟以“行贿”罪问斩。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组织了一场殿试,录取了61名贡士,而这61名贡士全部来自北方。如此一来,情绪激愤的北方学子,终于心满意足了。

自此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又定了一个规矩:南北分卷考试,并按南北比例择取。

自此后,北方房价猛涨,南方人为了能考试能加分,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整个北方户口??

(参考资料:《明史刘三吾列传》)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为什么全是南方人?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全是南方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元朝对北方的破坏较大,导致大批读书人南迁;2、南方经济较好,读书人较多;3、朱元璋明朝开国是从南方起家的,官僚大多是南方人,对南方比较照顾;4、朱元璋定都南京,南方是政治中心。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为什么全是南

1、元朝对北方的破坏较大,导致大批读书人南迁;2、南方经济较好,读书人较多;3、朱元璋明朝开国是从南方起家的,官僚大多是南方人,对南方比较照顾;4、朱元璋定都南京,南方是政治中心;

朱元璋下令举行科举考试,录取考生为何全都是南方人?

这是在大明洪武30年发生的事,这一年,科举考试录取了52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人。这引起了北方学子的不满,认为是朝廷有意偏袒南方人,引发了动乱。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由于这次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人,而且主考官、副考官也都是南方人。于是,北方学子就猜测,这是主考官对北...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榜学子为什么全是南方人 生都是

这是必然的,南方的教育体系,资料保存比较完整!经济基础也比北方要好!

明朝的科举考试,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也分“南北卷”?

朱元璋晚年时候,科举选拔出现在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儿,那就是那年选拔上来的考生大部分全是南方学子,很多北方学子都不干了,堂堂大明王朝,重南轻北根本不把我们北方学子放在眼里,这话也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面,他也觉得很奇怪,也听说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所以徇私刻意不录取北方学子这种传言。就下令重新审核...

明朝就有”南北卷“?为啥南方举子屡屡上榜?

明朝有南北卷,明朝曾经有一次科举中举的全是南方人,所以从那以后科举卷就被成了两部分。南方人能上榜原因是当时南方人的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当时许多朝廷大员都是南方人,而南方人写的文章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因此南方人中举的概论就大,至于南方人容易中举的具体原因下面说一下。一、经济中心的南迁...

明朝“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

到了六月份,朱元璋亲自出题,重新进行考试选择学子,进行廷试,这回选拔的51人都是北方和陕西、四川的学子,没有一个南方人,可是重压之下,别人也没法说什么。这次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第一次榜单被称为“南榜”,第二次榜单被称为“北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事实上,...

明朝洪武时期为什么要推行南北卷?

这其中缘由在于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发生了一起“南北榜案”。这起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一年进行的科举考试之中最后被录取的五十一人均为南方人。这一结果出来之后立马引发了北方学子的强烈质疑,落第的北方学子因此联名上疏,表示抗议。这些学子不仅到官府击鼓鸣冤,他们还直接半路拦截官员进行告状,所以这件...

在明朝引起巨大轰动的南北榜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年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六十一名考生,值得玩味的是,这六十一人全是北方人,一个南方人都没有,这次夏榜故而又称之为北榜。从事件本身来看,貌似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科举舞弊案,其实这是朱元璋巧妙利用科举制度,充实统治根基,笼络天下士子之心的一场政治运动。“南北榜案”对有明一代产生了...

明初南北榜事件的影响,为何说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明初的南北榜案是指朱元璋在位期间,每次的科举考试上榜的学生都是南方人,这引起了当时的北方的考生不满,直接上御状告当时的主考官。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以后,为了平息这件事,亲自过问重批考卷,但是考卷被人换掉。朱元璋非常生气,重新开恩科,这一次录取的全是北方人。从此明朝科举开始分南北取士,...

中国科举考试中第三名是什么 明朝首场考试全是南方人 朱元璋科举36人全南方人是多少集 朱元璋考试全是南方人那一集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是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称为 明清科举考试中称为秋闱的是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三名是 明朝36个进士全是南方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人生的理财目标是什么 "令皮欣"改性几丁喷雾剂和吲哚美辛肠溶剂对带状疱疹有治疗效果么? yiyak灵芝孢子粉吃了有什么功效? 求歌词:加速度伴奏 西游记手抄报题目《西游忆》合适吗? 给关于西游记的手抄报想个标题 谢谢! 湖州奥园依山府地址在哪里? ...笔记本电脑看视频一会就绿屏了,但是还是有声音,再一会就蓝屏自动重启... ...看视频时,中途绿屏但有声音,关闭之后电脑直接蓝屏出现好多英文... 想练跳水,都16岁了.来得及吗? 是谁第一个创立了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苹果台式机,装的windows和mac双系统,之前更新了一下mac系统,windows系统中D盘不见了,如何找回? 苹果一体机,装的是win7系统,把系统盘格式化后,其它盘不见了,在PE我的电脑显示为D盘,有个问 中国第一次科举考试在何时候 Mac系统更新后电脑win7系统硬盘不见了 D盘突然不见了,苹果air的双系统,苹果系统和win7启动后都正常,但键盘上的快捷键不管用了。 中国第一次科举考试在何时候? macbook air双系统,win7下D盘不见了 macbook 安装win7 升级apple系统以后D盘不见 本人在此求助 我有一个苹果一体机 win7苹果双系统 然后D盘不见了 苹果系统也打不开 What 平板电脑注册的详细步骤。 怎么在平板上申请? macbook pro win7系统中的两个盘没了 苹果平板电脑怎么申请没有手机号码了 只有对方不加好友怎么看背景墙 平板电脑注册的详细步骤。 平板如何注册我的手机号码已经注册了微信,还能用手机号码再在平板上注册微信吗?_百度问一问 我特别想要一个黄鹤楼的烟柜,可烟草公司就是不给该怎么办 啊 黄鹤楼科技园征文比赛结果名单怎么还没有公布呢?不是说好是2013.1.15吗 大明朝第一次科举为什么有两次??? 清顺治年间第一次科举考试是什么时候? 国子监第一届科举考试是如何操作的呢? 青桔单车客服电话 求一个能加快语速的软件 用什么app可以降低音频的语速 哪种软件可以调节音频语速 什么播放器能调语速 音频软件改变语速 有什么软件能调整MP3文件播放语速的么? 请教能否提供苹果系统的能加速语速播放的软件? 改变语速的软件 有没有可以调节语速的英语学习软件 求能调节语速的英语学习软件 最好能下载到手机上 谢谢啊 荣耀8全网通电信卡无4G网络什么问题 我突然间忘记了R和L的意思,那哪是左哪是右 笔记本电脑是老电脑现在反应特别卡怎么办 电冰箱一米七左右的多开门有哪些品牌 四开门冰柜。一米七高。一米五宽的。都有哪几种。还有没小时用电量在多少。。 1700元左右的冰箱哪个牌子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