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红肿怎么引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9: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23:18
耳廓红肿为症状名。耳廓红热肿痛,甚则溃烂流脓的症状,常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而致,多见于耳廓化脓性炎症。包括耳肿、耳疮、耳烂、耳痈、耳发疽等病症。
耳肿为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系指耳部肿起疼痛。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可兼疼痛,或流脓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耳疮为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热。又《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疮生于两耳,时差时发,亦有脓汁,如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龙胆泻肝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耳烂为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症见耳轮生疮,赤烂难敛,此愈彼发,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调搽。亦可用黄连、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治宜解毒清热。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耳痈为病名。指耳部脓肿而言,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痈生于耳,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红肿疼痛。《证治准绳·疡医》:“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痛。”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耳发疽为病名。系指疽生于耳轮。《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