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7:04
对于生态科学所引发的新思维如何融入人类的自然观念,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在七十年代,苏联东欧和西方学者分别将其称作“生态意识”、“生态智慧”或“生态思维”。中国学者余谋昌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了“生态观”这一概念,强调其为生态系统的整体视角。尽管“生态观”名称被接受,但理解不应仅限于思维方式,而应延伸到更广泛的自然观念层面。
生态观本质上是人类对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生态系统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解和观点,这些观点基于生态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全球哲学视角下的概括。它是指导人类理解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思想工具。
生态观的核心内容涵盖三个关键点:对生态与环境复杂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对生态系统整体运动规律的掌握,以及对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角色和作用的理解。随着生态学的进步,人类的生态观经历了从个体到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政治、哲学和美学等多维度的扩展。
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的重心转向以人类社会为中心,推动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这促使了一系列新的生态观的诞生,如生态经济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法学观、生态政治观、生态哲学观和生态美学观。这些新生态观的出现,强化了当今社会“生态学化”的趋势和特性。
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或观点。这些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各种生态观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当今时代“生态学化”的趋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