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56
花间词派的名称来源于后蜀赵崇祚编撰的《花间集》,其中收录了18位作者,包括晚唐的温庭筠和皇甫松,以及五代西蜀的众多文人,他们中不乏流寓和游宦者。温庭筠的贡献奠定了花间词派的基础,然而其成为广受欢迎的流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时晚唐动荡、五代西蜀的享乐风气。君臣沉溺于宴饮声色,生活颓废,正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描绘的:“家家香径,春风寻艳;处处红楼,夜月锁嫦娥。”这种世风催生了花间词的产生,晚唐五代诗人的创作重心转向了绮思艳情,他们的才情在中唐诗歌鼎盛之后,无法突破创新,转而以歌舞宴乐为题材,以细腻婉转的笔触和浓重艳丽的色彩描绘宫廷生活和内心体验。李贺、李商隐等人的作品在题材和手法上为花间词提供了借鉴,使得词成为文人宴乐时的演唱曲目,以“绮罗香泽”为主题。
尽管《花间集》中有少数作品如牛希济的《定西蕃》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苍凉悲壮,李珣的《南乡子》和孙光宪的《风流子》揭示了南国渔村的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但这些并不是花间词派的主流特征。韦庄在《花间集》中以独特的风格与温庭筠并列,他的作品显示了花间词派的多样性。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