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种公园商业模式创新玩法,重新定义城市公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9:28
随着城市规划与打造的核心目标从“装人”转变为“抢人”,通过建设亲近自然、生态的“公园城市”,提升宜居度与吸引力成为关键。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已超越了追求绿色空间覆盖率的阶段,转而关注公园的“魅力度”,即功能性和吸引力的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公园的建设从“配套”升格为“重点工作”。绿道、郊野公园、林下空间等概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对公园的需求远超传统步道、健身器材和长椅等设施。疫情更催生了对公园的新认知和使用方式的改变。
在“公园城市建设2.0阶段”,城市公园的打造不仅要追求“有”和“多”,更要关注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以满足居民对“都市户外”等新需求。这要求公园在“标配”之外,延展更多个性化功能。
然而,这一过程中面临“地”和“钱”的挑战。我国公园用地有限,且严格限制,难以增设更多功能设施。同时,引入私营部门参与运营需要财政支持,而财政紧张的现状使得精细化运营成为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在2017年推出了Park-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制度,通过引入私营主体参与公园运营,允许企业建设盈利性设施,以部分收益提升公园品质。这一制度在吸引企业参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升公园吸引力等方面表现出色。
在Park-PFI制度下,私营企业可以进行公园更新改造和盈利性设施建设,同时承担部分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政府则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指导,实现了与私营部门的高效合作。
以久屋大通公园为例,三井不动产通过Park-PFI制度将公园改造为集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度假森林”。公园内引入了多种“都市户外”型商业,如户外露营综合体验区、骑行咖啡馆、乒乓球运动综合体等,与公园生态特征深度融合,成功激活了场景消费。
对于远郊公园,如沼津“少年自然之家”,通过打造“可以住宿的公园”,引入时尚住宿体验,如球形帐篷、木屋酒店等,实现了人气激活和消费增长。
日本的Park-PFI制度及相关案例为我国的城市公园更新提供了启示。引入私营部门参与运营,通过制度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