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7:06
明治维新开启日本兴盛之路,财阀企业主导经济,但二战后因战争罪责解散。财阀企业股权由家族向公众转移,日本一度成为公众持股比例最高的时期。然而,财阀很快重返经济中心,形成资本庞大的企业集团。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资本占日本企业资本的四分之一,控制了金融机构的一半。财阀企业多源自明治时期,三井、住友等企业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遵循家族宪章治理原则。
明治*的推动使家族企业迅速壮大,财阀企业通过收购形成大型集团,控制钢铁、煤炭、机械等关键产业。财阀与*间形成互惠关系,财阀企业获得*信任,承担财政代理,发展全国性分支网络,进一步扩张业务。财阀企业开始组建公司,吸收公众资本,但保持家族控股地位,形成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
股权开放始于20世纪,财阀企业逐步引入外部股权融资,日本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至1936年,日本公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仅此于美英。财阀企业集团所有权逐渐开放,但家族仍持有绝大多数股权。财阀企业集团在母公司层面扩大开放,而对子公司保持较高控制程度。
财阀解散后,日本企业呈现出开放股权的趋势。三菱、三井等财阀企业集团开始在母公司层面上扩大开放程度,对子公司保持较高控制。这一转变与现代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相呼应,但财阀为企业集团提供了制度和文化基础。
财阀企业集团之间的交叉持股现象由来已久,主要是财阀家族企业间的自然联系。解散财阀后,财阀家族持有的股份转卖给公众,形成分散的股东群体。公众持股比例的增加推动法人相互持股和股东制度的形成,股权高度分散带来了并购威胁。
战后日本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遗产和历史条件下的交叉持股方式,以保持企业控制权。这一现象不同于英美模式的股权分散,反而成为日本公司股权分散程度第三高的国家。
面对股权分散和并购威胁,日本企业采取了交叉持股的方式,而非像美国企业那样采取反并购措施。法规*和战后经济*的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财阀企业集团的形成和构成,特别是三大集团三菱、三井和住友,显示出财阀制度和文化遗产的作用。
如今,日本*崩溃后,以银行为中心的交叉持股制度受到质疑。大型国际化的日本企业集团不再依赖银行融资,而是转向全球资本市场融资。日立、丰田、索尼等企业已转变为委员会制公司,走向全球市场,其运作模式不同于旧式财阀企业。
股权分散和股东公众化已成为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展趋势。虽然财阀企业仍将在日本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这种转变将使其更灵活地参与国际竞争,适应新的世界经济环境。财阀企业正从过去的家族主导模式转向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治理结构。
日本六大财团是“以资本为纽带”的“财团型”企业集团,其特点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是“以资本为纽带”的;但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只是一种横向联合,主要是为了相互提携业务,因而它只是松散的联合体;虽然集团也有核心(主要以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主),最高权力机构是“经理会”,但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