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激励莘莘学子勇往直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0:17
中高考进入倒计时,莘莘学子们正勤学苦练,准备迎接祖国的挑选。
春暮夏初,菁菁校园,鸟语花香,青青树木,茁壮成长。无论寒窗还是热窗,都是拼搏的日子,是苦趣也是乐趣。
拼搏奋斗的日子,我和诗歌有个约会。我穿越时空,走进唐诗宋词,为莘莘学子朗读几首励志诗,为备战中高考的少男少女们摇旗呐喊,鼓劲加油。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王之涣写《登鹳雀楼》时,年仅35岁,正是人生大有作为的年纪。
这首五言绝句一开句就气势不凡,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景。
头两句对仗还极为工整,显示了诗人扎实的创作功底。
后两句则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的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似平平淡淡的十个字,却寓意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不愧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登鹳雀楼》被誉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青史,鹳雀楼也因此诗而蜚声中华。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附和。
《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就仓促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与成色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的优劣还要等七年以后。
同样道理,对于年轻学子来说,要想成才,先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有可能功到自然成。
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6岁时随父进京,其文学才华颇受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21岁那年,王安石高中进士,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被调到淮南当节度判官,政绩突出。
王安石任满以后进京述职,一致看好他留京任职,欧阳修也大力举荐。然而王安石婉言谢绝,皇帝把王安石调到浙江鄞县去当知县。
转眼四年任期满,王安石返乡途中路过杭州,于黎明时分登上西湖子畔的飞来峰观看日出。他即景生情,文思泉涌,写了一首诗,就是脍炙人口的《登飞来峰》。
29岁的王安石,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借着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去奋斗,只有站到最高的地方,才不会被浮云遮挡住视野。
是的,年轻人就是要勇于挑战,千万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人生就是一叶扁舟,一滩死水,怎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小结:古诗词里拼搏奋斗的佳句,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诗仙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又比如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还比如抗金名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大考在即,时光如金,但愿所有的学生都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