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9:2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7
中国文学史上有3位英才皆死于水:一为屈原,二为李白,三为王国维。
作为新史学的开山之祖,王国维在近代史上可谓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人,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地位鲜少有人能够企及。
但就是这样一位思学阔达、自成体系的文学巨擘,何故会决绝地投入北京昆明湖自尽呢?
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的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县,海宁县自古以来就文人辈出,王氏家族更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王国维的父亲是宋安化郡王的第32世裔孙,诗学满腹、博学多才。
王国维自小便深受父亲的影响,6岁时接受私塾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
1892年,15岁的王国维参加海宁州的岁试,以第21名的位列考中了秀才,他与叶宜春、诸嘉猷、陈守谦并称为“海宁四才子”。
1894年,考入杭州崇文书院的王国维逐渐对校勘、史学、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甲午海战后,大量西学涌入中国,接触到了新文化和新思想的王国维产生了追求西式新学的强烈渴望,进而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可怎奈当时家中难以凑足留洋学费,王国维就转而希望有机会能到西学最为发达的上海去,在那里领略西式新学之无穷魅力。
1898年,上海《时务报》的校对员准备辞职,临走时向报社推荐了同样擅长校对文字的王国维,王国维便因此而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上海。
工作之余,王国维总爱到著名学者罗振玉开办的东文学社中看书学习,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后来还跟他结成了儿女亲家的罗振玉。
《时务报》关停后,罗振玉安排王国维到《农学报》工作,还请满腹才学的王国维在东文学社出任庶务一职。
随着二人交往的加深,罗振玉认为王国维学识非凡,腹中藏锦绣,便引以为友,还起了提携之心。
1900年,罗振玉资助王国维赴日留学。在日本侨居的5年中,王国维潜心研究甲骨文,开创了“断痕相接”的甲骨文补缀之法——“甲骨辍合法”。
此外,王国维还醉心于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但被罗振玉得知后却立时修书喝止了王国维,罗振玉说:西方尼采诸家学说,贱仁义、薄谦逊,欲创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流弊滋多。
王国维由此而反悟到,西学源于西方,未必适合东方社会和国情,一个国家,文化亡则国亡。
顿悟后的王国维也因此而找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方向——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并决心用书籍和教育使其代代相传。
成为博学多才的一代国学大师,却在巅峰时期自尽
归国后,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因为对词赋、古文字、古器物,甚至殷商制度以及蒙古史、西北地理考据方面的一系列成就而在国学界拥领一席之地。
1925年,清华大学筹备国学院,力聘王国维为国学院的导师,王国维也喜欢这份工作,便欣然赴任。
别看王国维外表沉稳、稍显木讷,熟知他的亲人朋友都知道他个性刚直,却又内敛纯和。
1927年6月2日,在清华园执教了2年的王国维如往常一样在学校办公,将教学事务料理完毕后,还和同事谈论了下学期招生的相关事宜。
随后,未带分文的他向同事借了5元钱,默默地坐上一辆车来到了颐和园的昆明湖畔。他抽完1支烟,在湖边徘徊几番后便跳入湖中,在湖底的淤泥中窒息而死。
人们从王国维的口袋里找到一份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再观那溺毙王国维的昆明湖,湖水尚且未能将王国维的衣服全部浸湿,可能王国维知道湖水清浅,大概死志坚决的他入水之时便着意以头率先栽入湖底,因而口鼻皆被淤泥堵塞,是窒息而死。
一代国学巨擘骤然自杀离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沉痛的哀思,还有未明的死因。
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猜测
人们对于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大致有3种猜测,一种是认为王国维因家庭悲剧而导致情绪忧郁,悲观致死;一种是“殉清”说,认为王国维无法接受社会巨变,为故国满清殉葬;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殉节”说,认为王国维是无法接受传统文化的衰落而自戕。
有人说,自1905年起,王国维本来平静无虞的人生接连遭遇了亲人离世的骤变,先是1906年父亲仙逝,1907年先是感情甚笃的妻子莫氏因难产而骤然离世,3个月后善良温和的继母叶氏也撒手人寰。1926年9月,与原配莫氏所生的大儿子王潜明病逝于上海。
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本就性情内向,还不善表达、交流内心情感的王国维数度沉陷于悲苦的情绪之中,还要在北京、海宁、上海之间来回往返,操持丧事,确实会导致王国维情绪忧郁、消极悲观。
一系列家庭悲剧的确能影响王国维的精神状态,但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王国维去世前罹患了所谓的忧郁症,则不能单纯地认为王国维是被亲情所累而悲观致死。
关于“殉清”说,很多人总是立刻要拿王国维脑后那个长长的辫子说事,认为那是王国维对残败的满清王朝的一种抱残守缺。
当王国维听说冯玉祥即将率领北伐军攻入北平,学生姜亮夫请见老师王国维,王国维问:有人劝我剪辫子,你看如何?
姜亮夫只得对老师进行一番劝慰,让他不必介怀。王国维听后只慨叹了一句: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
“再辱”之前必有“前辱”,也许王国维认为清廷灭亡是前辱,而今冯玉祥卷土重来势必是一场“再辱”。
诚然,文人不愿辱节,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旧王朝而白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因此,“殉清”的说法还是没办法全然立足。
“文化殉节”说的提出者是王国维生前最好的朋友陈寅恪教授,他认为,当传统文化走向衰落之时,旧式文人必定会因为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而感到痛苦。
对传统文化之爱越深,那种心痛就越强烈,当王国维无力承受之时,便只有赴死方可解脱、方能心安。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已经逝去近一个世纪了,他究竟因何而自沉于湖底,想来答案已经不再重要。
众人解读王国维的死因,得到的一个公认的结论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国文人不忍目睹世道的惨变,深感无力之余,只得以死避世、以死避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8
谜底已经破解了,大家都说王国维之所以会自杀,就是因为接受不了晚清灭亡的事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8
王国维的死因有很多猜测,有的人认为是王国维因家庭悲剧而导致情绪忧郁,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他无法面对导致悲观离去;还有人认为是王国维无法接受社会巨变,他觉得清王朝灭亡接受不了,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走向衰落,而他对传统文化之爱越深,那种心痛就越强烈。具体去世的原因没有人知道,更多的是他对世界没有了留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9
真正自沉昆明湖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王国维的经历不难看出,更多的原因还是他不忍继续再看着这个社会的惨变,让他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4:39
事实是王国维对他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存在模式没有了希望,而绝望的原因就是南方*的"世变”。于是他感觉到了"辱”,辱从何而来?!理想的破灭,现实世界的压力,精神王国的坍塌,所以他只能取“义”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