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5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3小时前
在农学思想的耕道论中,主要探讨了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体系与提高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原理。通过讨论传统农业哲学的“圜道观”与“尚中观”,我们关注了作物轮作、土壤轮耕及用地养地体系,但为避免重复,本文专注于提高土壤耕作水平的理论与原理。
引用《吕氏春秋·审时》,其阐述“稼为人力,地为生力,天为养力”。这体现了耕道的哲学核心,即实现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合理的耕作制度体系是关键。在技术层面上,为耕作人员提供“容足”、“容耨”、“容手”的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涉及耕作方法、播种方式与耕具改进。
《吕氏春秋·任地》提出了农业耕作的总原则,强调“力柔、息劳、棘肥、急缓、湿燥”的平衡,反对“太过”与“不及”,主张“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氾胜之书》确立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原则,体现了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
《齐民要术·耕田》提出了农业耕作的五大原则:适应不同地形的湿干调节、秋耕深、春耕浅、初耕深转地浅、犁具与劳力的合理分配、春耕与秋耕的劳力安排。南宋陈旉的《农书》强调利用天地时利的重要性,元代王祯的《农书》要求耕作时顺应天时、地宜,存乎人性。明代马一龙的《农说》主张结合天时、地脉、物性,以达到事半功倍。清代《知本提纲·农则耕稼》全面阐述耕道理论,包括土壤耕作的重要性、阴阳五行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综上所述,耕道论的核心在于建立合理耕作制度,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实现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播种方式、耕具,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农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天地人物相统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和应用,具体体现是“十论”。包括“时气论”、“土壤论”、“物性论”、“树艺论”、“畜牧论”、“水利论”、“农器论”,乃至“灾害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