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7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7 11:31
《采苹诗词赏析》一文探讨了这首诗的主旨,认为与《采蘩》、《行苇》、《泂酌》同被视为“昭忠信”的作品,反映了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的仪式与教化。毛传指出,古时嫁女前,必先于宗室行礼,使用鱼类作为牺牲,并以苹藻为配料。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此诗教导女子向祖先告辞。明代何楷在《诗经世本古义》中提出,“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为同一个人,即周武王的元妃邑姜,此诗是赞美她的作品。现代学者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女奴为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更贴近诗意。
古代,贵族之女在出嫁前需至宗庙祭祀祖先,并学习婚后的礼节。奴隶们则负责为主人采办祭品、整理祭具、搭建祭坛,劳碌不堪。此诗描绘了她们的劳动场景。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明采苹菜和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指出盛放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提及祭地和主祭之人。
古语云:“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蕴藏着人们的寄托与希冀,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虔诚、神圣与庄重。《左传·隐公三年》中提到,只要具备明确的信念,无论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皆可献于鬼神,可奉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地描述了祭品、祭器、祭地与祭人的过程,将繁重而枯燥的劳动描绘得生动形象。
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问答体的章法,五个“于以”的运用展现出“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气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五个“于以”的具体含义连绵起伏,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收束有力,奇绝卓特,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采苹》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为四言诗。诗中描述了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等活动,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