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2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小时前
国资委2009年09月23日前出台了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规定,并有消息称发改委正在拟订收入分配改革意见。观察人士认为,收入分配领域同样是“调结构”措施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分配过程中凸显了一些矛盾和弊端,理顺和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
今年我国消费增速总体维持了稳中趋快的良好局面,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但必须看到,这一局面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短期刺激实现的,经济总体仍处于需求偏冷的时期。未来无论是家电下乡等政策措施,还是股市、楼市等消费刺激力量,作用都可能趋弱。不少市场人士预计,今年我国消费总体将保持15%左右的名义增速,消费进一步加快的动力并不明显。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6%,继续呈现逐步下滑趋势;反映公众实际消费的居民消费率指标,2007年降到了35.4%,与发达国家差距在30个百分点左右,这些显然不利于进一步刺激我国消费。
事实上,我国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比较稳定,消费率走低很大原因要归结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趋于下降,而企业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占比均稳中有升。
在资源成本、价格以及社保机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初次分配环节产生了大量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但这并未对居民储蓄产生替代效应,这种分配格局事实上给消费“拖了后腿”。
与广受关注的新医改、新农保措施相比,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等措施则指向初次分配领域。虽然初次分配过程更加注重效率,但应避免将收入差距拉得过大,否则很难通过再分配进行有效调控。未来对初次分配领域进行适度调控,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抓手。
首先,继续推进反垄断,理顺资源成本价格关系,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008年,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收入差距达11:1,其中一些高利润行业是凭借垄断地位和偏低的要素成本获得的。未来应继续理顺油电煤气运等资源产品价格,有效发挥反价格垄断等方面规定,促进民营经济的收入增长。
其次,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目前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仍然存在,近年来资本在利润获取和分配中的作用已十分突出。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效率可能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是要增加就业,二是要让低收入人群工资较快增长,三是要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劳动收入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而有效增长。
再次,有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观点认为,近年来楼市过快上涨及股市起落,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实际上发达国家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远高于我国,并且起到了稳定收入增长和“调节器”的作用。未来我国一方面要继续促进资本市场等领域发展,完善资本品供给和加强调控,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损失。另一方面,应壮大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投资渠道,普及投资理财知识,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