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生命 作文求解答有悬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8:04
“天下事必做于细”,“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如东老师的报告以及如东老师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了散文名篇《匆匆》,他当时正处在一段彷徨苦闷的日子中,他说:我深感时日匆匆的可惜,自觉以前的错处,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视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却不做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这也告诫我们从小处做起之必要。
我们常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何做?学生会说,节约使用每一张纸,两面用纸,减少丢弃,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等等,这也是一种从细微处见精神的做法。但是,环境造就人,贫瘠干旱的环境总令他的生灵少了几分细腻,多了几分粗犷;少了几分柔情,多了几分豪爽。但大山中的人不乏大山一样的情怀:在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自从如东老师来我校,我们就及时努力地汲取营养。看看东小的校园,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东小的校园里已经营造着如东校园的氛围,洋溢着南国的细腻与柔和。
走进东小的大门(以前的旧牌全更新了),直入眼帘的是那雄伟壮观的宣言牌,它记录着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宣言:
“校长的话:为生命奠基,为成长铺路,为生命导航。
教师的话:用高原之怀点燃*课堂,铸就灿烂人生。
学生的话:东小,我梦飞的地方……”
在它下面墙面又是三个牌子,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它们中间是《每周一训》牌: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全集》
再环视校园,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好多好多漂亮的牌子,有的挂在墙上,有的立在花园栏杆旁,就连那铁栏围墙也成了教育的园地。走近看时,原来这些牌子都是我们的“老师”,看着他们,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教育。仔细看时,这些牌子也不是零乱的,而是分为四大快,四个系列(每个系列10个人物的故事,每个人物,有名人像,有简历,又各自一句名言以警示读者)。
围着花园栏杆的是中华历代典范系列:人物有至圣先师孔子,名言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通天晓地的张衡,名言是:“人生在勤,不索何求?”;有史学巨匠司马迁,名言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名言是:“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等等。
铁栏围墙边又是一个系列,主要是讲勤学故事,有宋濂抄书、不耻下问、屈原放米、怀素练字、程门立雪等故事。
来到教学楼外墙下,是发明创造系列。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张衡地动仪的发明、苏格兰青年电话机的发明、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等故事。
进到教学楼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系列”。有“现实+梦想+幽默=智慧”的幽默人生的林语堂,他的名言是“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有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批评家茅盾,他说:“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还有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他认为“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等等。
看完之后我们会觉得通身被一种文化氛围所包裹,被一种人文性的教育所感召。老师就在眼前,文化就在身边。这些工作正是如东老师张建华、傅贵成、唐静与东小合作的结晶。现在,学生每天都会抽空来到这些先师面前,席地而坐,记录他们的故事,以便时时不忘启迪自己。
可以想到,两年后,如东老师走了,但是他们为东小所做的一切,为会宁教育所做的一切,将永远激励着会宁人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