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死人安葬有哪些讲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8:12
现在,死者多实行火葬,既卫生又节约。火葬前,遗体送到火葬场,首先整容;亲友佩带黑纱,开追悼会,向遗体告别,即行火化。很少丧家采取深埋土葬的。
旧时,一般老人(或病人)临终之前多要书写遗言,这是人生历程最终的符号。所以,古代礼仪上极重视这一点。《通礼•士丧礼》:“疾革,书遗言。”人死后,家中男子要立即改换素服,妇女也要除去首饰之类。要请护丧之人和执事者,所谓“护丧”,即为丧家经理丧事的人。或以朋友为任,或以门生为任。*去世,则以同僚官宦为任。护丧者和执事者要准备棺柩及丧礼用具。随即还要设置专为死者洗浴的浴床。旧时,浴床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规定。浴床要在尸床之东,浴床旁另设一床陈放沐浴用的毛巾、含具等。含具即死者口中所含的物件,一般有金、银、玉石等品类。古代称此礼仪为“饭含”,汉代时即有此种习俗《汉书•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饭含珠玉如礼。”给死者口含金、银、玉石之类,是企求死者如金玉一般,坚持不朽,以待来世。死者洗浴完毕后,即可将含具纳入口中。然后再穿服衣冠,并加施被单等,此时谓之“小殓”,小殓完后要给死者盖以面巾。接下来就要在尸床前设灵位,以备祭奠,祭桌上要摆放死者生前喜食的饭食、酒果及器物。小殓三日后始大殓,大殓就是将死者放入棺柩之中。大殓时棺内先要铺上棉褥之类,大户人家多以绵缎细软之物为之。旧时,还将死者过去的落齿、落发都塞入棺内,然后才盖棺封顶。大殓、小殓所有的仪式家人都要以哭相伴,以示丧失亲人的哀痛。大殓完后,始安置棺柩于堂前,头要朝外,脚要向内。旧时关中房屋上房大堂多朝南向,所以,置放死者也就要求头朝南向了,古人以为“阳道朝南,*朝北”,死者未葬时理应还要朝南,但下葬后棺木在墓穴内却要头朝着北方。
建国前,老人去世,要遍向亲友报丧。丧俗一般有*、下冷铺(人死时,放在堂屋地面草铺上停尸)、入棺、掩殓、卜茔、安葬6道秩序。经过停丧、祭吊等活动始能出殡。停丧一般3天,殷实人家5至9天,待远方亲友到齐后出殡。停丧期间,要请道士、和尚做法事,烧纸轿马、纸帛、金银锞(用锡箔叠成的)等。并设灵堂,供亲友祭奠。子女要素食,披麻带孝,白天坐在棺旁,夜间睡在棺旁,名曰“守灵"。有人上祭,孝子伏地拜谢,其他守孝人放声大哭。
年过花甲的人死去,吊丧人可以拿走少量碗盏,名曰“偷寿"。
发丧开始时,外亲分别手执引布行于引楼前后,丧主以下皆执柳木杖,着白色*(也有将柳木杖绑在背后的)。男的在棺柩旁步行跟从,女士则在棺柩后乘车而行。到了墓地,执事者要布置灵帐于墓右,设几案,供祭品及牌位。将棺柩在墓圹前停好之后,即开始清理、铺陈墓内之物,然后开始下葬。棺柩入位后,来时所携旌铭、旗帛之类,都要加放在棺柩之上同时入葬。男女丧主要哭拜辞诀。来宾送者亦再拜辞别。如刻有墓志的,由执事安放好墓志石、明器等。然后开始封塞墓道口。当墓道封到最后一尺见方的孔口时,要停下来,在孔口中放上一把纸,点燃后再喷上一口酒,助其燃烧。这样就可将墓道内的氧气燃尽,墓内物品在缺氧状态下就能长期保存。封好墓道后即可覆土,丧主大哭尽哀后,由执事或亲属宣读告辞。旧时的告辞内容大致相同,如:“形归窀(zhūn)穸(xī),神返堂室。神主即成,伏惟精灵。舍旧从新,是凭是依。”这些文辞内容颇似汉代墓中所出土陶瓶上的朱砂文字,汉代的这种文字也就是央告文之类,如:“人道通,鬼道塞。阳道南,*北。”“死人过除,生人为官”等等。这些文辞都是企盼死者在下界安宁,而少来*扰生者,各自相安无事。
祝焚告辞文后,丧主以下再哭尽哀。然后将引魂帛埋于墓侧,捧上牌位即可回归。至家后,祝奉牌位于所设几案上,丧主以下就位再哭。毕,执事者具饭食馔来宾及家人,丧礼过程基本完成。之后,按时间有头七、三七、七七祭奠日。旧时百日祭奠较为隆重。如是为官者丧,则主持人、祝辞人多是其同僚或官长担当。一般三年之内岁逢忌日,主人及子弟都要素服,设案、焚香、献酒果、读祝文,如礼进行祭奠。按时令也要拜扫坟墓,一般是在清明节(也有在清明前寒食节的),或农历十月初一(过去多在霜降之日)。扫墓的工作主要是清除墓上杂草,给坟墓培土等,并设香、酒等祭奠。也有在墓左另设食物祀拜土地神的。
建国后,丧礼不断改革。人们以送花圈、挽联、祭文,戴黑纱,开追悼会,展览死者生平事迹等形式悼念死者,摒弃了烧纸、做法事和烧灵屋等。出殡限3辆汽车,治丧期一般是3天,至多不超过5天。
70年代初城区建成殡仪馆,设火葬场,进一步改革丧俗。死者多实行火葬,既卫生又节约。火葬前,遗体送到火葬场,首先整容;亲友佩带黑纱,开追悼会,向遗体告别,即行火化。目前,火葬已在全市实行,但也有少数丧家采取深埋土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