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压缩人格如何克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19: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4
在生活 工作的压力下,许多人无法实现自我。
如果经济许可的情况,找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做,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没经济的前提,周末多去参加一些团旅游,或其他社团活动,轻松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4
将自己贬低才能获得社会称许的倾向,结果就形成了自我压缩人格。
一、自我压缩人格的表现
1. “让”外必先“按”内
与外籍人士结婚的海外华人中曾有此现象:当洋配偶在外面认为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例如营业机构多收了自己的钱——而要去抗争时,却被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亲人试图劝阻。
事实上,一旦与周围环境产生紧张关系,中国人的神经就会变得很脆弱。为了重建“和合”,大家就会向比较容易说话容易欺负的一方施加压力,叫他屈就。
这种自我压缩去“做人”的态度,也势必会普及到自己身边的人头上去,上一代也会影响下一代。在中国人之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当自己的小孩子与邻家的小孩子在打架时,父母将他们拆开后,总是先打自己的小孩子,也不管正义在何方。这种“做人”方式,其结果自然是使孩子也形成自我压缩人格,认为自己的利益是不合法的,事事去迎合别人。其效果还包括见风使舵、不顾原则。
2. 逆来顺受
中国人有逆来顺受的“美德”,对违反自己利益的事也多半采取吃一点亏也无所谓的态度。这种“逆来顺受”以及“多吃一点亏也无所谓”的态度,是*主义的基础。因为,一群对自己的权力不清楚的人,是可以允许外来意志加在自己身上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自我压缩人格,往往使自己对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对受别人利用、摆布与控制的敏感度降低。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让它们继续存在。
这种泛文化性的“逆来顺受”的倾向,一方面在广泛的层面上制造出上述那样被解除了武装的人,另一方面也会制造出专门去剥削别人的人——后者会利用一般中国人“做人”
不轻易拒绝别人要求的倾向,就把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强加在对方身上。许多中国人在面临别人的这种利用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说“不”。即使是不那么软弱的人,心中感到不值,也会聊以*地说:“顶多帮他这一次吧!”
3. 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
当一个西方人受到别人的称赞时,他总是说:“谢谢!”亦即是接受的意思。而当一个中国人面临同样的场合时,却总是赶紧地连声说:“我不行!我不行!”后一种情形,可以只是一种谦辞,听的人往往心里很受用,但在表面上总要谦虚一番,因此并没有妄自菲薄的意思。然而,对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中国文化没有促使个人对自己有太高的评价。
中国人一代对一代的教养,并没有让人形成坚强明确的“自我”,反而是教他如何在别人“面”前不要过分表现“自我”,做人要谦虚一点。而且,在中国文化影响下,不只是听到别人当“面”称赞自己时,会“脸”红,即使是偶尔面临“对方”自夸的场合,也会替他“脸”红,热血会冲到耳根子里,甚至背发冷汗。
4. 不敢为天下先
中国人历来的处世之道是“不要好出头”,如果万不得已要出头,也不要“先出头”。中国的父母总是以这一套“保身哲学”来教导子女。这种教导,自然也包括必须“跟大家一样”的一番道理。
中国人以不好出头为“精”,为“醒目”。有时,甚至自己利益分内之事,也推动别人先出头,形势一不对头,自己就先抽“身”。
“不要好出头”的倾向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身体化”的倾向。事实上,提倡“不敢为天下先”的中国人的道家思想,基本上是一种“保身”哲学。庄子亦认为:人生的理想就是“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种“保身”哲学,是中国人在“*主义”与“铲平主义”这两把邢斧底下生存之法。在道家心目中,这个世界是充满杀身之祸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而且,不但自然界令人不得长久,还有某些君主也视百姓之人命为草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因此,人为了自保,必须“自我压缩:“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哉。”而谁好出头,谁就先倒霉:“用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强梁者不得其死”为了保身,《老子》遂提出了“曲则全”的自我压缩之法。
5. 一潭死水的生存状态
中国人“自我压缩的人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世界采取“静”的态度。
中国人是不好动的。在传统文化下,父母从不鼓励小孩发展好奇心,而是教他们不要冒险、不要动、不要乱问,对世界不要去采取征服的态度,而是去顺从它、符合它。于是,“不动”就几乎变成了“乖”或“听话”的内容。
6.“心理形势”的问题
不少港台的留学生,到了美国后,就搞聚族而居的部落主义,从不敢单独面对世界。有些人毕业后,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工作落了单,就会尽量在一些公共场所去结识自己的同胞,要求做朋友,还说:“此地的洋人很凶!”确实,一个在人格组成中含有许多“他制他律”的成分,在身上必须有外加意志的人,在一个自我组织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面前,是必然感到自卑的。
一个对“自我”评价很低,又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在另一个完全能够确立自己、对自己的吸引力感到自豪、与自身的生命力没有失去接触,而又敢公开地展示自我“完整性”的人面前,是会感到既怯且懦的,就会感到自己整个人都好像很单薄,别人内容好像比自己丰富。
上述这种“心理形势”,往往与一个人的天赋条件无关,一个人即使天赋条件比人优越,但是,如果他总是在“心理形势”方面将自己放在他人之下,就会主观地觉得己不如人。不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并不差于西方人,只是受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这个“个体”很单薄的感觉。于是,在“心理形势”方面,就输给了别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5
找几个适当的机会.自我发泄一下.这个世道人人都是如此,你并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