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0:0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08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其中的“自”和“律”都很重要。
过去,中国家长们很重视“律”,就是给孩子定规矩、严要求。现在的一些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自”,一味地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放养,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长好。
这两个极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强调“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快乐、有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大人主动、孩子被动,孩子是在大人的监控和管制下去行动,实际上恰恰失去了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一旦离开了大人的监管,有的孩子由于惯性、由于听话,能继续表现好;有的孩子由于被压制太久或有逆反心里,就需要更多的放松来平衡一下。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管教可能只培养了孩子的忍耐力、专注力和韧性,并没有培养真正的自律能力。
而过于强调给孩子自由,对孩子大撒把,那结果似乎更糟。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有类似的教训。
曾经,美国的妈妈们给孩子上早教课、让幼儿学语文数学知识的风气不比我们逊色。在很多地方,5岁的孩子要参加智商甚至情商测试,为的是能进入优质的私立小学,或进入天才班。我听说过有30个月的幼儿为了进好的幼儿园而参加智商测试。为了通过这些考试,妈妈们以各种早教课程和学习软件来武装自己的宝宝,搞得孩子很忙。周末带幼儿上早教课,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景象。
后来,大家发现孩子们压力太大,不快乐,于是提出要让孩子自由,让孩子不去学什么,单纯地玩,尽情去have fun。
到现在,我们正在推广“爱与自由”的同时,西方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一位英国的专家说,现在这么多孩子被确诊为儿童多动症,其中的一些孩子只是因为他们在幼儿时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怎样去自我约束!
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德博拉.莱翁和艾琳娜.波卓娃博士在90年代研发了一套学前教育课程,叫做“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以及其他“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这套课程在一些幼儿园实践后,效果好得惊人。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心智工具班级的孩子表现得积极而有序,好像他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一年之后,在全美学力考试中,语文成绩方面,传统教学法的孩子只有一半人数能达到“熟练”等级,而心智工具的孩子有97%达到“熟练”等级,平均成绩高出整个学区平均分20多分,尽管很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或是母语不是英语的家庭!
这个课程效果之好,使得学者们想进行对照研究都成为不可能:因为幼儿园园长们认为,剥夺对照组的孩子们接受这个教育的机会,是不人道的!
而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其中一项研究有这样的结果:智力和自制力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是那些单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
这些研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英文教材中看到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一些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个苹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个苹果,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个,作为奖励。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不是什么新闻,但对于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来说,这却是重大发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克制这些品质的,比如,“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这个“灭”字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就是强调要克制自己的不良*。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征。过去曾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之所以那么流行,就是因为它对传统的观念有点小小的*,人们很享受这种观念上的解放。
而美国文化则很不同。他们几乎是鼓励冲动、鼓励张扬,鼓励一个人听从自己的直觉、冲动和*。美国年轻人如果说另一个人很“spontaneous”,指这个人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就做到哪、常有难以预测的举动,那么这通常是褒义的描述,这是个招人喜欢的性格。
很多人现在想法比较西化,对于孩子也常有类似的看法。有时人们认为,一个能克制冲动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无所顾忌、行为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认为是有孩子气,是活泼的、有潜力的。
而现在的这些研究提醒了我们,不要矫枉过正,要向传统回归一些,要对自制力和自律重新重视起来。
孩子的自律能力该怎样培养呢?
在我看来,狭义的自律是指自制力,就是克制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冲动、或是让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广义的自律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评价能力、做计划并监督执行的能力,等等,相当于自我管理能力。这里面不只需要单纯的自控力,还需要其他复杂的认知能力。
狭义的自律、自制力、自控力,是怎样做到的呢?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情况。我们*是怎样控制自己的*和冲动的?是什么使得自律变得可能,变成现实?
我想,这里面关键不是自己的忍耐度如何,而是在于我们有多大的自觉和主动性,在于我们主观上认为这个控制和忍耐有多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自律的动机有多强。
举个妈妈们都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想买衣服的冲动,有时这种冲动会变得很强,变得不那么理性了。我们是怎样克制消费冲动的呢?女人们想过很多办法,但是怎样都会有波动,有反复。情绪一起伏,买衣服的冲动就高涨起来了。但是,很多妈妈一有了孩子,这种买衣服的冲动一下子就降了很多。我想,这可以很生动地说明,忍耐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靠的,而自律的动机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当我们少买衣服的动机变得足够强大,那么这种克制就变得不难了。
同理,“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如果我们很认同“礼”和“天理”的价值,那么做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这一点,从理论上也可以找到依据。神经学专家们发现,积极的大脑能更好地运转,信息传递更快。内在动机对于提供注意力和自制力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按照传统的、重视忍耐和克制的方法去训练孩子,结果有时却不好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训练中,孩子缺乏自觉性、缺少强大的动机。当孩子是被*着去忍耐、克制的时候,他不是在自律。那相当于我们不买衣服只是因为兜里钱不够,我们的心仍然留恋在逛街或是逛网店的事情上。一旦条件改变,有了钱,我们仍然会去血拼。
要想培养自律,关键是要让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去克制自己的冲动。当孩子是不依赖大人的监督,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时候,他就是在练习自律了。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大概会比较犯难:天哪,让小孩自觉地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或是主动地不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可能吗?
是啊,这很难,因为这对于我们大人来说都有难度,别说孩子了。所以这个训练才有意义。
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我想起我女儿的一个小事。小孩对冷饮都很疯狂。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哈密瓜口味的冰激凌给女儿,姥姥一看吓坏了,唯恐她饿虎扑食全给消灭了。这个事对我也很有挑战,我知道不好收场。最后硬抢效果不会好,弄不好就得大哭一场。我想尝试新的办法。
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讲点道理,比如太凉了,小胃会冻着会生气了……然后跟她说好,给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并且不能吃太多。最后,你自己结束、自己盖好盖,交给我。如果你能这样吃,那么以后你不提出要求,我都会经常给你。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以后冰激凌想都别想。她故作认真地点头同意,满口答应。
开始很惊险。她想多吃,好在冻得很硬,她一次也刮不下来多少,吃不到,差点都急了。我走开,不在旁边看。她见没人管,就慢慢在那抹水泥似得一点一点刮。过一会,我过来提醒她一下,她怕我抢,赶紧护着。又过一会,我又提醒她规定。她也吃到一点了,见我没抢,也放松了。我趁机又提点别的有趣的事吸引她去做,她一动心,我说,自己把盖子盖上,她给盖上了,我一边夸她,一边拿起来迅速逃离现场。她*着勺有点意犹未尽,但也来不及了。就这样,第一次成功收场了。
后来,有时她没提出要吃,我也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拿给她。有了信任,她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规定去吃,最后自己收尾。
这个事情里,她的动机在于,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多吃冰激凌的机会。她也知道一次吃不了太多,相比之下,这个持久的供应就更有价值,所以这个动机够大,值得她去为之约束自己。
而每经历一次这样的有自律体验的小事,孩子的自律能力就会得到一次锻炼。如果最后大人强制地拿走冰激凌,跟纵容相比,孩子的自控力也会得到锻炼,他会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被制止的,但是效果没有自觉去做那样好。
当然这样的训练要在孩子懂事以后进行,对于一岁左右太小的孩子,也不必解释太多,不该做的事情,讲一句道理,平和地把东西拿走或把孩子抱走就行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让孩子自觉地约束自己,关键是要给他提供对他来讲有意义的动机。
我们教训孩子,常说,你只有这样,才能如何如何。这样讲时,我们要好好分析一下,我们提出的这个结果,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这个结果对他来说重要吗?是不是他很在乎的事情呢?很多时候,如果这种教训就像耳旁风,那么不要抱怨孩子不好,而要怪自己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的价值排序是怎样的。
我们要懂得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情,然后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和你希望他有的行为*起来,构成因果关系,当然这个关联越自然、越合理越好,最好也能是有建设性的。这样,我们就给他自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机。
比如说,对于青少年来说,好成绩、好学校、未来的好工作都不一定是很能打动他的动机,但是独立的感觉、自主权、在同学间的地位、名誉、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成就感等等,或许都是他很在乎的事情。当然孩子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引导,不能一味迁就。但我们总可以找到既不误导他,又有效的动机。
有时,当我要强迫女儿做什么事情,比如要收起什么她喜爱的东西时,如果她实在不听,我会很强硬地说,要么我硬抢,要么你自己收。她通常就会选择自己收了,因为反正也得收,自己做,还得到了一次自主权!
总之,要想让孩子自律,我们给他个有*力的动机很重要。
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能有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选择、自己监督、自己评估、自己总结反省修正,那么孩子就锻炼到了广义的自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必时时监控,但要偶尔检查,掌握情况,适当帮助、引导。
最后回过头来,详细介绍一下前面提到的美国的“心智工具”项目。我想,这对于很多幼儿的家长都非常有用。自律能力最好在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大了,任性惯了再培养,难度更大。而训练幼儿自觉地约束自己,这真的需要办法和技巧。
怎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冲动呢?“心智工具”课程给出的答案是——游戏!
为了找到心智工具的具体做法,我查了一些资料。心智工具自1997年开始试点,而在2008年的美国国家公共广播(NPR)上仍有重点报道,可见人们对这个项目越来越重视、肯定。
心智工具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是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叫情境模拟游戏,比如,模拟医院、商店、学校、消防人员救火等等。这是我女儿现在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可见其合理性。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大概这样的游戏不太常见。我曾给女儿幼儿园的老师提过建议。她的几位老师都非常优秀、很专业,但是老师听了后,很犯难地说,可是,我们的课程是设计好了的……
在美国,这样的游戏几乎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但是心智工具课程里的模拟游戏又有所不同,而它的特殊性就是其价值所在。
老师不是让孩子们拿起玩具,去随便扮演角色,自由地玩。首先,老师要求孩子们拿出笔和纸,写下自己想玩什么、用什么道具、怎样分工,等等,总之就是先要写个游戏的计划!
四岁的孩子写游戏计划?对!孩子都不一定会写字呢,但是要努力去表达,可以让老师帮助写不会的字,可以画示意图,等等。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这时,我们培养了孩子事先规划和预期的思考能力,激发了孩子学习写字的动力。
写完后,孩子要在老师的协助下,宣读自己的游戏计划,让其他孩子知道。而聆听别人的游戏计划,这本身也是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评估能力和思维灵活度的一个好方法。
随后,孩子们会聚到一起,讨论大家的游戏计划,最后达成一致。这种讨论的过程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协商能力的过程。
跟通常的游戏不同,心智工具里,游戏的道具常常不是很形象*真的玩具,而是随手找来的各种替代品。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必须费力地记住,每种东西都代表了什么。我想起来我女儿爱玩的买东西游戏,她从来没有很*真的收银柜玩具,她拿任何能发出‘嘀’声的东西来假装扫条码——电话、计算器,什么都行!或许,这个就地取材本身就是游戏的乐趣之一。
心智工具的孩子也不穿什么像样的游戏服装,比如消防员的衣服或医生的衣服,为的也是启发想象力,同时让孩子记住每人的各自角色。
游戏开始后,不同于在其他幼儿园里,孩子们随意玩,玩一会,没意思了,就停止了,改玩别的去了。心智工具要求孩子们花更长的时间、常常是45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去玩一个模拟游戏。老师们会想办法,不断促使游戏继续下去。而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当然会走神,老师的责任就是提醒孩子,要始终保持在自己的角色里,不能松懈。比如,一个扮演饭店服务员的小孩,他必须真的拿个小本在那里做记录,他可能不会写什么,但无论如何,他要想办法,记下来每个顾客都点了什么菜!只要游戏没结束,他就得捧着小本坚守岗位。
这种加长版的、有计划有要求的模拟游戏,有效地训练了小孩克制冲动的能力!关键是,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心地、自觉地接受训练的。
除了模拟游戏,我还看到一些其他的游戏方式。
比如,有种游戏叫“Freeze”,我们的幼儿园也常玩,就是放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走或跑或跳舞,音乐突然停止,孩子们就突然静止在那里。
心智工具的“Freeze”游戏是这样的:音乐响起,老师举起一幅画,画上面有个人摆出某种特殊的姿势。孩子们这时被要求只观察,不得模仿。而当音乐停止,老师收起画,孩子们再去模仿。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但它很好地训练了孩子克制冲动的能力。专家解释说,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在生气时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他游戏还有很多,比如“伙伴阅读”。游戏要求两人一组,一人读故事,另一人听,再交换,训练孩子耐心等待和倾听的能力。
心智工具还训练孩子自言自语,或是在做事情时,不出声地在脑子里跟自己对话,叙述正确的做事程序,以强化孩子的思维能力。此外,老师还要求孩子对照正确答案,自己检查功课,然后再给伙伴互相检查,以训练评判能力和良好的自我意识。
在心智工具的班级里,即使下课休息也不是单纯地跑出去疯玩。老师要求孩子对休息时间也给出个大致的计划,去玩什么,打算怎样玩……
在当前这种环境里,当孩子们被电视、电子游戏、文化课、艺术体育训练所包围的情况下,像心智工具这样的,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心地、主动地训练自律能力的方法,就显现出了特殊的意义和效果。
而游戏中所训练出的自律能力、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远比学到的一点文化知识更有价值,更值得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
对美国的这个学前教育项目的介绍,可以让我们的家长学到些什么呢?
我想,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左右幼儿园的课程,但是其中很多是我们家长可以在家里跟孩子做到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模拟游戏,并增加难度,训练孩子克制冲动(当然在家里的难度更大);可以让孩子自己评估自己的作业或作品……总之,我们明白了心智工具的原则,就可以发挥想象力,创意出种种能让孩子控制冲动的好玩的事情。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向往那些以爱和自由为理论依据的儿童之家,很多家长认为,好的幼儿园,就应该能让孩子在那里随便玩,不受任何拘束。我想,好的儿童之家应该是既给孩子自由,同时又给孩子足够的自我约束的机会。但是我在本地看到的个别的儿童之家却是自由有余、约束不足,令人担忧。
现在想想,传统的幼儿园里,或许孩子的自由度和自主性都不够,但是如果只让孩子随便玩,不给孩子相应的约束,或者不给孩子提供自我约束的机会,那么这对于训练孩子控制行为、克制冲动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性格、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风格,来调整在家里的训练侧重点。
最后,作为孩子家长,真的希望中国的学前教育专家们能在课程设计上多做研究,多注重能力的培养,希望幼儿园既不要为了迎合市场,搞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不要以给孩子自由为名,放弃教育的责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3:26

现在小学开学,孩子们的自律能力更差了,暑假期间在家家长还能时时刻刻监督,但是开学后,家长就有心无力了,班里的老师也难以面面俱到管到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要做到自我管理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特别是一些步入一年级的孩子,疫情+暑假,都长期脱离“集体生活”,习惯了没有同学陪伴、独自在家上网课、天天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服务的节奏。这时候突然要回到“集体生活”上小学,孩子难免会出现焦虑与不适应。

如果孩子拥有比较好的自律能力,那么就能够自我安排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也能让家长们少操一点心,不用我们一直监督提醒着孩子。

特别是对于幼儿园升小学阶段的小朋友来说,面对的学习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儿园一节课是以玩乐为主,要学习的知识有限,孩子上课压力不大,比较随性,而小学上课以正规课业为主,让孩子老老实实坐40分钟上课可能会如坐针毡。倘若我们能提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的注意力时间逐步提升,这样孩子入学听讲也没有问题。

趁着孩子暑假在家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规则性比较强的游戏,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遵守规则。很多时候,一些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其实只是因为亲子联结不够,或是他内心有太多的情绪堆积,以至于无法安静下来。更多地去尝试理解和接纳他,帮助他纾解情绪,对于调整他好动的行为状态会更有帮助。

当然,这些准备也不是一个暑假就能完成的,如果父母能够尽早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整个幼儿园阶段,孩子都可以在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如今也有不少家长会趁着暑假让孩子去巧问教育这样的幼小衔*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相比我们家长在家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巧问教育会更具有专业性。在教学模式上,巧问教育会模拟小学的时间,这种全日制幼小衔接一方面是让孩子从生活上就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另一方面全日制幼小衔*就有充裕的时间全面培养各种能力。

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时候,巧问教育的老师还会设置“奖励小红旗”等积分小制度,这样的小任务小奖励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面对老师的提问,孩子也会举起自己的小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也是巧问教育对于孩子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小学的集体生活中,能够自信表达自己,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往往更受老师与同学的欢迎。

要是孩子的心理弹性好,情绪调节能力强,自尊水平高,自律能力强,上小学乃至今后工作,都会轻松不少,这也是为啥如今那么多家长想让孩子去巧问教育这类幼小衔*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01

自律性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无论孩子天赋多聪明、IQ多高,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对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1. 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首先要从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开始。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宝宝6~12个月,而4岁则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宝宝抵制*、克制自己的能力。
记得女儿三岁左右时,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个遥控小汽车,喜欢的不得了,非要买着不可。我想不能让孩子养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坏习惯,得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虽然看着孩子眼泪汪汪的小脸也很心疼,但还是咬牙坚持没给她买。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孩子特别懂事,就偷偷把遥控车买回来给了孩子一个惊喜。没想到这件事过后,带孩子去商场时丫头再也不吵闹着要东西了。看来,只要家长在生活中多注意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会慢慢养成的。
2. 时间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做家务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提供动机
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凭家长的“行政命令”,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力的动机。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当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时,尽可能想办法把你的要求与孩子的某种需求关联起来,构成因果关系,给孩子的自律提供一个强大的动机,促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女儿小时玩完玩具从来不收拾,嘱咐多少遍也不听。为了让女儿能自觉收拾玩具,我想了一个点子,然后告诉女儿:“如果不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就会自己藏起来,不和你一起玩了。”刚开始,女儿根本不相信,玩过玩具后还是乱放在那儿,我就趁她看不见时把玩具藏起来,结果女儿找不着玩具了,女儿特别惊讶:“玩具真的藏起来了!”“我还想玩这些玩具”———这个简单的需求成为女儿自觉收拾好玩具的强烈动机,再也不要我督促了。
4. 遵守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行人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小朋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各种体育运动要遵守竞赛规则,还有要礼貌待人啦、按时作息啦、做事不影响别人啦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给予孩子监督指导。
比如,孩子想荡秋千玩,可是已经有小朋友在那里正玩着呢,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先来后到”的规则,劝导孩子学会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游,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大声喧哗,遇到热门景点需要排队时,家长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孩子在旁边看着呢。要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严肃性,可不能让自己的“不文明”影响到孩子。
5. 游戏训练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叫情境模拟游戏,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医院、商店、学校、消防人员救火等等。在模仿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走神了,家长要提醒孩子回到自己的角色中,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给孩子提供一些训练活动,对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也不失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女儿最喜欢和我玩的是折纸小游戏,准备一些白纸片,随意折出一些小动物、小物品,按照个人的喜好画上颜色,再把自己的作品和树叶、小石块等身边的小物品摆成不同的造型,一起欣赏,那叫一个美呀。这种动手类的小游戏,孩子大都非常感兴趣,既锻炼孩子了的注意力,长期坚持下去还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自律的能力。
孩子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家长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进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家长要多关爱、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7:09

小学阶段的孩子,拖延不仅仅是因为自控力差,还因为缺乏时间观念,对要做的事没兴趣或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唠叨、催促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懂得轻重缓急,才能真正地让他自觉起来。不如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分解面前的任务,从简单的开始, 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为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列出清单或计划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13岁一直到18岁晚上经常熬夜会有什么影响 具象表现素描内容简介 ...| 从14世纪文艺复兴到20世纪具象表现绘画 · 168幅画 · 图解西方... 【漫画赏析】比喻具象化——《孤高之人》手法分析 具象美术作品有哪些 具象艺术艺术家介绍 话说 曾经有个演唱会 是初音未来演唱会 39祭 谁知道微信聊天记录删掉了,还能恢复过来吗?有什么软件可以恢复吗?不... 六爻。测缘分。测婚姻 礼仪起源于祭祀的证据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怎么组织课堂纪律 发现好多孩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家长如何抓好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 小学生自律内容怎么写 进辉瑞以后工资多少钱 赛诺菲在“绍兴”医药代表怎么样 核心事业部或者糖尿病 谁能给分析一下 无限加分 不要忽悠我啊 关于医药代表的一些问题 赛诺菲-安万特医药代表怎么样 ?包括发展前景、个人培训、薪资待遇等领域。 赛诺菲心血管医药代表三线城市公资多少还有完成任务季度奖金多少。是在县城做 请问赛诺菲和勃林格医药代表,哪个好? 赛诺菲 辉瑞 不是医药代表 有奖金么 福利好么 排骨上一排排白点点,两块排骨上都是这样,能吃吗? 不论PDF还是转换成WORD后光标都不能点选,不能编辑 百度收录PR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谈谈百度权重和PR哪个更重要 Null’brawl进不去一直显示要更新 大排和小排怎么区分,猪的夹心肉是怎么区分的,还有条肉,最好有图片说明。谢谢各位。 为什么谢娜去东方卫视春晚?会影响收视率吗? t-ara为什么没有上湖南卫视的华人华侨春晚 什么是百度PR 如何养成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年级小男孩学习不主动,写作业拖拖拉拉,没有玩的时间多该怎么办?别人说到五六年级开窍就会好一点, 怎样管理好低年级的课堂纪律? 用以卵击石造句,拜托大家了 以卵击石怎么造句 以卵击石造句大全及是什么意思 以卵击石 光风霁月 近水楼台 过犹不及 水落石出 给出背景造句。急用... 用习惯上以为以卵击石。。其实。。造句 以卵击石近义词 以卵击石的同义词 一个人坐在石头上,还有一只鸡,啥成语 以卵击石歇后语 简直的造句 手机屏幕有显示但开不了机 平设置退出登陆手机会有显示吗 疯狂猜成语 一个人,一只鸡,石头 是什么成语 手机有显示,无提示铃声 拿鸡蛋跟石头碰这句话可以用以卵击石成语来代替说明什么 用俗语形容成语, 面红耳赤 以卵击石 见异思迁 判若云泥 为什么别人通话我手机有显示,如何阻止? 假airpods耳机仓可以给真的耳机充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