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西南旱灾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0:4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55

旱情肆虐,干渴蔓延。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党*、*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周密部署,科学指挥,精确测报,精心调度,一道道紧急通知相继发出,一份份紧急预案迅速启动,一笔笔救灾款物运往灾区。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5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占全国的85%,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794万人,占全国的79%。 灾情就是警报,灾情就是命令。位于北京白广路的国家防总是指挥全国防汛抗旱的“中枢”。针对日趋严峻的旱情形势,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目前已经派出33个工作组赶赴灾区。与此同时,提前下达了今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重点向重旱区倾斜,支持旱区抗旱减灾。 特大旱灾面前,最实际、最紧要、最关切的,是要让老百姓有水喝。国土资源部25日在昆明召开应对南方干旱紧急行动协调会,进一步部署国土资源系统在南方旱区的地下水抗旱打井行动,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干旱严重的滇黔桂地区施工深井200眼,浅井1100眼,直接解决200万左右缺水群众的饮水困难。 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及时组织旱情墒情评估,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基础。中国气象局于2月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以来,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检查指导抗旱减灾气象服务工作。与此同时,*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每天与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及四川五省(区、市)气象局滚动会商旱区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干旱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降雨等重大转折性天气,及时组织进行天气和短期气候专题会商。 为保基本生活物品的价格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重庆、云南物价主管部门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置价格违法行为。针对一些消息传言,发展改革委物价主管部门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发出有理有据的翔实澄清公告,指出“西南旱情对全国大米价格影响较小”。为进一步充实旱灾地区粮食库存,保证旱区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粮食部门将在7月底前向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及甘肃等旱灾地区调粮142万吨。 进一步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妥善安排好灾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特大旱情发生以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5次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其中,二级响应一次,*响应一次,四级响应三次,派出5个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抗旱救灾工作。财政部认真做好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全力支持受旱地区开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恢复农业生产等抗旱救灾工作。今年以来,财政部、民政部安排*旱灾救灾资金1.6亿元,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口粮、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抗旱救灾,科技部于3月19日启动了西南干旱灾害应急机制,紧急研究制定了“南方抗旱科技行动方案”,并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农业专家赶赴云南,在保障灾区群众饮水、推广农业抗旱技术、灾害疾病预防和后续雨季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预防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一手抓抗旱减灾,一手抓春耕生产,事关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立足于“小春损失大春补”和稳定全年农业生产,农业部出台6项措施进一步指导西南地区抗旱救灾,组织小麦、油菜、甘蔗、蔬菜等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受旱地区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落实各项科学抗旱措施,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地区,努力浇灌保苗,着力田间管理,做到能保则保,重点保种子田。同时,针对云南目前杂交玉米、水稻种子供应偏紧的情况,组织中国种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种子企业选择适宜云南种植的长城799等玉米种子调入云南。一、旱情之重触目惊心
2009年9月~2010年3月,云、贵、川、重庆和广西5省市大部分地区遭受了100年一遇的旱灾。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大、涉及人口多。
笔者居贵州腹地安顺市,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26日发稿为止,长达240天里,安顺城区几乎没有降雨。按照气象部门“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为特大旱的标准,安顺等贵州大部分区域的旱情均在此列。
许多水库水域减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笔者到乡间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河流查看,长长的河床也如水田一样,河床淤泥板结龟裂,有的裂缝宽达3~4cm。沿河岸走很长的路,偶见一处河沟中尚存积水。二、三十平方米的浅水塘,成为了鸭农放养的鸭子赖以生存的最后水域。数百只鸭子水少鸭多、更因为水不流动,其色泽早已变成浓墨状,熏臭难闻。如果旱情继续下去,与水为伍的鸭子们就连臭水塘也难以寻找。目睹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禁为这些鸭子的生存状况而忧虑,进而又想起食用这些鸭及鸭蛋的人会感到怎样的味道,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
往年此时的农村,田野里高过人头的油菜叶绿花黄,一片片的麦苗郁郁葱葱,到处春意盎然。然而今年因为缺水,高处的农田呈龟裂状而荒芜着,低处的农田里焉焉地长着稀稀疏疏二、三十公分瘦弱的油菜,荒凉之景恍如严冬时节,令人痛心。
更据媒体2010年03月20日报道,旱区群众生活困难、洗澡成为奢望,部分农村群众摘野菜充饥。值此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的同时,华北地区春旱将逐渐露头和发展。
纵观我国今年旱灾一处接着一处,一年胜似一年的现实。笔者虽非气象工作者,但共同的关注使笔者也在思考旱灾发生的原因。

二、气象专家对旱灾原因分析未触及本质
近期看了一些网络和报刊上气象专家们关于此次西南旱灾的原因分析。但是,大多数旱灾原因分析都限于对现象本身的描述;少数涉及原因的分析,也总令人感到似乎没有讲到问题的本质。当然笔者也清楚气象预测本身就是一个至今都难以做到准确的事情,更或许是中国的专家们羞于张扬己见的缘故。
值此旱灾如救火的危急时刻,能否及时准确地对大众和社会相关部门提供气象分析,既不是单纯的气象学术问题,更不是气象专家们茶余饭后可深可浅、或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休闲话题,它不仅关乎着民生,而且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大局。
现摘录被媒体广泛引用的国家及某省气象专家两则对灾情原因分析的要点。
一则: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二则:“气候变暖”的帽子不可随便扣,干旱是一个持续累积的效应,而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的直接原因。夏、秋两季降水偏少,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同时,秋冬季温度持续偏高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助推了旱情的发展。
应该是外行的缘故吧,笔者看了上述两则分析后,不知所云,现剖析如下。
一则曰: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为去冬青藏高原较常年积雪少,进而影响周围出现干旱。但对广大民众希望知其所以然——为何去冬青藏高原降雪减少这样的根源,专家却没有告知,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专家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来说明今年西南(尤其是四川)旱灾的原因,认为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偏少。如果此次旱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发生的时间正好吻合的话,此结论似乎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然而,笔者观察到200多天的时间里经过安顺的雨云,不低于10次,但却难以形成降雨,这样的现象很难与专家所说的带有大量的水汽都绕过旱区的说法相吻合。尤其是笔者对2002、2006年重庆先后发生的历史性旱灾的惨状偏偏又还依稀记得;此外,作为地处热带边缘的云南省近年各地旱灾彼伏此起,森林火险连年不断的现象,真让人难以相信此次旱灾与相隔多年规律性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本质联系的说法。因此笔者认为,局部的气象问题既要考虑大环境对局部气象的影响,但更应该考虑具体环境对局部气象的影响。
专家言冷空气没有掌握好进入内陆的时机,进而与暖空气在内陆相遇并配合形成降雨的说法,笔者无法想象毫无生命、更无思维的寒冷气流,如何要求它把握时机。如果此论述系专家在浪漫场合的畅想,也无可厚非。但偏偏是专家在十分严肃的场合,解答记者代表民众提出的科学问题。
二则曰:“气候变暖”的帽子不可随便扣,干旱是一个持续累积效应的说法,笔者也十分赞同。但对专家进而给出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直接原因的说法,笔者认为专家的结论一是没有给出导致旱灾的最终原因。按照简单的逻辑,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迫切希望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降水量会持续偏少和温度会持续偏高的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个本质问题,方有助于此次抗旱和今后对旱情的减灾防灾。二是专家给出的直接原因并没有揭示其与人类的活动的关系。
从目前人类的能力看,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还是人力暂时难以改变的自然现象——此次旱情的发生和持续就是明证。那么,由专家给出的结论推导,今后只要出现类似的旱情,人们就只有等待的命运,因为与人类活动没有关联,当然也就无需改变什么。
此外,媒体上还有人认为此次旱灾为地质因素所造成,从气象的关联因素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但笔者认为,地质的影响尽管存在,可这种影响完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地震能量的积蓄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完成了的。因此,由地质因素所导致的干旱表现应为降雨量逐年减少,绝不会出现突然之间这么长的时间就很少降雨或不降雨。
至于有的所谓专家认为旱灾实行修水库、建电站过多引起的,笔者认为那更是无稽之谈。君不见再多的水库与广大的地表相比毕竟所占面积有限(笔者估计水库所占面积不到山脉和土地面积的十几到几十分之一)。广袤土地上涵养水源的量应该数倍于水库的量,其蒸发水汽的能力也应比水库远远多得多。读者可从电视画面中云贵干旱区域的土地,变成裂纹宽度达几~10厘米、深度达10~20厘米的沟壑状,要蒸发掉多少水分,便可知土壤原来含有多少水分。更不要说广阔的水田,以及众多的植物和树木含水与蒸发水汽的能力了。
当今时代,对气象问题的了解不仅是广大民众生存和生产的需要,也是各级*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此类问题气象专家不能像一个非专业人士那样说些没有深度、毫无指导性的言论。尽管笔者也非常理解气象工作和一些专家们的苦衷,但是纳税人供养气象专家的目的,就是气象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专家们及时和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这是气象专家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此愿望应该不过分吧。
如果专家再不能对干旱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引导大众采取积极措施的话,勿需多久,前面鸭群的今天,就将是我们的明天。

三、人为因素应为近年我国各地相继持续出现旱灾的根本原因
笔者作为非气象专业的人士,虽不敢言忧国忧民,但出于共同对大家所关心的吃水问题的关注,笔者从综合学科和历史的角度,联系全国近一段时期内出现的许多大面积、持续性旱灾情况,提出2010年前后西南五省市发生的旱情的成因,以及近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的旱情原因假说,笔者认为,这些旱灾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这些区域自然环境的平衡被人的活动打破后的必然结果,是人的活动对气象影响累积效应达到临界点后的异常表现。
其理由和论点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土壤植被和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高产,许多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等农药,采取了近乎掠夺性的方式使用土地,导致土壤板结,沙化严重,保水能力降低,相同体积的水量灌溉下,农田含水期明显缩短。放火烧荒、扩大耕种,地表植物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森林砍伐失去的植物总量超过人工演替林带来的植物总量,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效欠到位。植被破坏所造成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是导致干旱最重要的原因。
土地承包制下,使农田水利的兴建总体上呈停顿状态,而且长期以来,各地都是只有使用而没有维护,使大量原有水利设施废弃,原有蓄水水域年年减少,失去了防洪抗旱的功能。在降雨充沛的春夏季节,从天而降的水体,大量的雨水通过地面径流又很快重新回到海洋。雨季一过,相当多的地方又重新陷入没有兴修水利时的干旱之中。
2、城镇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程度快速提高。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活方式不断改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展,一方面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大量人造地面和墙体的出现,使城市到处是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森林,城市绿地和树木等降温的物质严重不足,使地表温度逐年升温,地表对空中的热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热了,农村也未能例外。城市居民感到一年热似一年,很大程度上应与热岛效应变得更加显著相关。伴随着城镇热岛效应的日益增强,强化了城镇上空的上升气流,从而对雨云的托举能力加大,减少了降雨。
3、水汽蒸发减少,地表失去自我降温的能力。
由于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土壤含水能力差,水利设施蓄水功能大为降低,这些因素所能给当地带来的水汽蒸发量也随之逐年减少。由当地水汽蒸发所形成的降雨必然也在减少。降雨的减少,使各地地表失去自我降温的能力,造成地表温度只升不降。很多时间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有雾的天气已经减少很多,在城市几年都难得看见一次六、七十年代才能看见的大雾天气,就是地表水汽蒸发减少的明显例证。
4、沙漠形成效应导致过往雨云降雨困难,旱情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沙漠专家认为沙漠上空每年仍有不少雨云经过,但由于该沙漠上方始终有上升的气流存在,打此经过的雨云在上升气流的托举下,总是飘往他处降雨,以至于有的沙漠几年,甚至几百年都难下一场雨。降雨不足,导致地表水汽进一步减少;水汽不足又反过来使蒸发量少而难以在本地形成雨云并降雨。不降或少降雨,使该沙漠温度一年比一年更高,又加剧托举雨云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这次西南旱灾,自去年9月以来的240天中,安顺上空也曾飘过许多雨云。即便是在今春旱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也有许多天雨云密布,可雨云却总是一次次来了又走,不肯降下宝贵的雨滴,尽管气象部门还许多次进行过人工降雨的努力。
笔者感到安顺和许多干旱地区的情形似乎如沙漠效应一般,干旱地一方面由于自身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使本地少有或没有足以形成降雨的水汽蒸发,从而丧失自我降温的能力。地表温度长期居高不下,导致飘临干旱地上空的雨云也无法降雨。没有雨水带来的降温作用,干旱地的地表温度越升越高,可温度越高越难以出现降雨,200多天的干旱就这样在恶性循环的影响下持续着。
从历史的角度看,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城的消失,可能就是因为环境破环,一年年的累积,使周围上空的水汽逐年递减,终于到达一定的临界值后,各地自身蒸发的水量也就越来越难以形成雨云而造成降雨。不降雨或少降雨,使各地的地面气温上升,从而一步步地造成地表温度逐渐上升,降雨减少甚至没有,使楼兰古城最终被沙漠所摧毁。
看看最近一段时期发生在我国各地的旱情,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楼兰古城消失的历史悲剧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笔者希望,人们应该正视并充分认识气象异常与人的活动关系,将这些旱灾的出现视作气象平衡被打破平衡后,大自然对人的一种警示,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积极应对。

四、气象预报准确度的变化证明人类活动对气象的影响不可忽视。
或许有人会认为笔者上述假说是凭空猜测,毫无依据。那么,笔者就请读者再来看一看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变化,便可知人类活动到底对气象的影响有多大。
大众在关注气象预报中发现,天气预报曾经有段时期准确率较高。但近十年来,气象预报呈大范围较准、小区域不准,长时段较准、短时段不准的现象。
按理说,现在气象观测队伍整体学历越来越高,观测设施越来越先进,为何其预报的准确率不升反降呢?
笔者认为,十几年前,当气象卫星、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等科技手段先后运用于气象观测后,为适应新科技手段的运用,气象部门根据当时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气象预报模型。各地气象部门依据国家气象卫星云图及其大趋势的分析,结合各地观测数据,运用气象观测模型进行计算推理而得出本地预报结论。由于当时所设计的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由此得到的预报准确性也就较高。
可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地貌变化日新月异。地貌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与之相关的气象的改变。
有人曾夸张地说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南美洲一只蝴蝶在那振翅,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地球的其他州引起一场风暴。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也不无道理。一只蝴蝶在理论上尚且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更何况比蝴蝶大很多的人类长期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呢?
地貌随时在改变,而用于气象预报的模型却未能时时更新。因此运用脱离实际的模型计算出来的预报不准确便在情理之中啦。
那么大区域预报较为准确的原因离不开气象卫星这只天眼提供的卫星云图、离不开互联网汇集各地气象数据和超大型计算机快速计算的功劳。在大范围来看,全国和省级气象预测由于占有较多观测数据,因此能够弥补和降低因局部区域地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况且大范围的预测模型自然比小区域的要更宏观一些,所以气象预测的准确度与实际就较为接近。
而现在小区域之所以预报不准确,如前所述,一只小小的蝴蝶都能引起或改变远距离区域的气象,更何况城市和农村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城市,君不见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片大片的高楼大厦一年,乃至几个月便拔地而起;大厦之高前所未有,高的达几十层,矮的也有五、六层。建筑对风力和风向的影响不言而喻。城市面积在一天天扩大。此外,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机场不断建成。这些人造地面和墙壁对城市气温的影响也是人所尽知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也给农村植被带来明显改变,劈山造田、筑路修桥、村寨建设、开矿办厂、农林种植和养殖等活动,使农村自然地貌也在不断改变。
农村和城市地貌的变化,必然会给气象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和农村地貌变化,如果运用已经不存在的地貌气象参数来进行气象预报的计算,不准确是必然的结果。之所以人们都有一段对气象预报较为准确的感觉,须要强调的是那段时间各地建设和发展远没有现在这样迅速,其模型设计和修改的速度要求不高。
可是对现在气象预报不太准确的现象,有的气象专家解释为时至今日气象科技还达不到准确预测的程度。情况果真如此吗?如果到今天气象预报仍不能准确预报小区域情况的话,那航天发射基地和奥运举办城市等这些更小区域的气象预报就应该是不可能的啦。而事实是不仅能够预测这样小的区域,还能够预测出具体日期和时间指定区域可能出现的气象情况,从而有关部门决定航天飞行器的发射和奥运的举行时间。目前小区域的气象预报不准确的现象,笔者认为这里更多地体现了责任和投入的问题。
由气象预报准确度的变化分析,足以看出人类活动对气象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五、消除人为因素造成干旱的对策与措施
要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干旱,自然要从减少或停止上述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乃至气候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对策与措施如下。
1、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增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恢复地表正常的植被状态。农村要改变掠夺式的农田栽种方法,注意土壤和水田含水能力的保护。尽量使用农家肥种田,以保持农田的保水和肥力,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延长农田存水期,以增加农田对当地空气蒸发更多的水汽。杜绝烧荒行为,保障地表植被的涵水能力。通过保护好农村地表植被,既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也降低广大农村的地表温度。
2、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降低城镇热岛效应。
城市要严格按一定比例栽种树木,保留一定的草地。城市一些非机动车道路的混凝土地面应尽可能采用能渗透水的材料铺设,一些墙面也应考虑覆盖植被等措施,以增强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降低混凝土地面和墙面对大气的热辐射现象,使城镇的热岛效应得到有效遏止。同时,通过植物蒸发更多的水汽,改善城镇湿度,降低城镇热岛效应。
3、兴建和维护田水利设施,发挥水利设施抗旱防洪的作用。
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兴建新的水利设施,整体扩大水利设施抵御洪涝、抗击旱灾的有效区域;对原有水利设施不仅要保持水利设施的蓄水水域的大小,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增大这些水域的蓄水容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水利设施抗旱防洪的功能。以此同时,保障和提高各地水汽蒸发的总量,以更多的水汽蒸发,促成区域雨云的形成并产生降雨,从而降低当地地表温度,有利于海洋季风带来的雨云在内地降下雨水。
4、勘探地下水源,构建抗旱的生命之水供给体系。
为防止预想不到的旱灾给人们的生存带来的威胁,各地均应勘探地下深井水源,并与各地自来水管网进行联网。但是,这些深井水源平常不以使用,只有到各地出现严重旱情时,方可启用深井水源及时方便地为旱区灾民供水,保障旱区灾民对生命之水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各地只有针对上述对策,采取全面和有力的措施,方能够有效地改变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问题,才能够保证区域性水汽的蒸发量恢复到自然的状态,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性地表的升温现象,从而营造出一个符合自然规律、风调雨顺的区域自然环境,极大地提升区域在防洪抗旱方面的能力,为区域人民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

2010年5月8日 下面的是旱灾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55

1. 去年雨季结束得早,雨没下够。2 今年春季,西南地区受到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的控制,降水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56

一、是今年一直以来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西南包括其它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西南地区出现干旱。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三、是没有冷空气时机。虽然今年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到目前为止,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火箭弹发射降雨和引流进入西南灾区。而旱灾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只能用自然的方式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56

毁林造田,开垦湿地,水利灌溉设施的陈旧老化无人过问
西南旱灾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二则:“气候变暖”的帽子不可随便扣,干旱是一个持续累积的效应,而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的直接原因。夏、秋两季降水偏少,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同时,秋冬季温度持续偏高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助推了旱情的发展。 应该是外行的缘故吧,笔者看了上述两则分析后,不知所云,现剖析如下。

西南五省市干旱原因及应对措施

西南五省现在已经发生干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带有降雨的云层,在几个月内很少经过这里,就形成了干旱,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吹动强降雨雪云层,到干旱地区抗旱救灾,我通过细心研究和发现,造成灾害的强降雨雪是绝对可以改变控制的。抗旱保全苗也是可行的。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

“高温少雨是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

西南华南一带冬旱明显的原因

(3)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应深化环境保护意识,主动采取防旱抗旱措施: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的危害以及由之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4)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料,对干旱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

西南旱灾原因?

三、人为因素应为近年我国各地相继持续出现旱灾的根本原因 笔者作为非气象专业的人士,虽不敢言忧国忧民,但出于共同对大家所关心的吃水问题的关注,笔者从综合学科和历史的角度,联系全国近一段时期内出现的许多大面积、持续性旱灾情况,提出2010年前后西南五省市发生的旱情的成因,以及近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的旱情原因假说,...

西南旱灾情况简介

这次西南地区大旱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降雨少、气温高。二是江河来水偏枯。去秋以来,西南5省(区、市)江河来水偏少3—8成,云南省境内金沙江、南盘江、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来水量创历史最少,有662条河流断流。2月23日,广西西江梧州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及最小流量。三是工程蓄水不足。目前西南5省(区、市)...

西南为什么会旱灾呢?水都哪里去了

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降雨量偏少。“三峡蓄水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长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在10月的多年平均值为19700立方米/秒,但受上游降水减少及大量建水库等影响,最近20年的同期平均来水量减少了约3000立方米/秒。而今年10月...

西南干旱的原因?

海陆位置、季风因素:西南地区居中国内陆,从太平洋上来的夏季风到达时带来降雨已经较少。从印度洋上来的夏季风也同样如此,会受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的阻隔。另外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旱灾。地形因素:西南地区附近有山区、山脉阻隔,且处于我国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

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山行挡住了湿气流,西南地区多数是不缺水的,就云南腹地和横断山脉一些山谷地带水源紧张点。比较有趣的是像金沙江和澜沧江那样大的河岸边居然缺水,周围的山实在太高了,湿空气翻不进去,干热焚风倒是能轻松翻越,河水又在几百上千米的河谷里,看得见够不着,天子脚下有难民,金沙江边闹旱灾 ...

贵州干旱的原因

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另外,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云南每年大致可以分为旱、湿两季,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但从去年8月份后...

旱灾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解决旱灾的措施 旱灾采取的措施 应对旱灾的有效措施 旱灾的措施 针对旱灾的有效措施 缓解旱灾措施 旱灾的防御措施 旱灾减灾措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求推荐一个国产的三脚架 ...你上次那个win7系统换主题,更改主题之后开始菜单栏变成window经典的... 绘声绘色、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 ...女孩没有回复我,反而把我朋友圈都给屏蔽了为什么?我还有机会吗... 摊牌了也不说实话、还用游戏的口气跟我说话? 我该怎么办 深入灵魂的爱,深入骨髓的痛,舍不得,放不下。 电信客户骂人打100000号能举报嘛 我和她冷战了,该怎么办 和女孩子摊牌后被拒绝 还有机会吗? ...了,我该怎么办,真的放不下她啊?我们还有机会吗?我该如何才能挽回她... 旱灾起因有哪些? 怎么录视频的时候偷看 引起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手机挂YY怎样不掉线 csol2怎么挂机不掉线 电脑版安卓coc挂机怎样才能不掉线? 玩手机游戏挂机老是掉线有什么好的软件没有?求介绍。。在线等 蛇尖上的端午作文400字 跪求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后台管理系统打不开 连续做梦6天梦到同一个人 连续几天梦到同一个人代表什么阿,?? 我在网上下载了网站源代码,里面还包括了网站后台管理系统,上传后,真不知道怎么打开后台管理系统!!! 周公解梦 连续几天梦到同一个人象征着什么 连续连续几个晚上做梦梦见同一个人? 连续几天做梦,梦见一个人 为什么连续几天做梦都梦到同一个人? 连续好几天晚上做梦 梦到同一个人 这代表什么? 打开电脑突然黑屏,什么都没有显示,该怎么解决 电脑突然没有显示了,怎么办?? 分析河南省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减轻旱灾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求答案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和风沙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为什么出现旱灾 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多发生旱灾的原因及措施 安装过币安的手机坏了,新手机中如何安装币安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和云贵高原干旱的原因。分别提出解决办法 西南地区大范围干旱原因 影响和国家的解决措施 西南干旱的原因 引起旱灾的原因有哪些? 小米贷款欠了几万,现在逾期了,怎么防止被爆通讯录,现在删除联系人还有用吗? 云南干旱的原因? 年报都报什么,为什么有的人说年报直接是会计事务所 b2驾驶证能开什么车图片 会计年报,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报告,工商年检等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小米2接收不了短信 moba类型的游戏都有哪些?小一点的。 第一款moba类游戏是什么? 青少年性倾向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有效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问卷调查报告怎么写 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