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1: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4
上幼儿园,肯定是要上的,因为这是让孩子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环境。作为父母的我们,陪伴一程后,最终是要选择放手。
时间分离法,你可以从短短的1小时或是2小时开始,让孩子先适应新环境,坚定并温和的和孩子说再见,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妈妈一个小时回来。此时,需要提醒和警示自己的是,不要犹豫逗留,迅速离开孩子的视野。
因为,*的“断舍难”,行为上的反复,反而更容易激化孩子内心的不安,促使孩子无法形成对你的信任。一个小时后准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并及时告诉孩子:妈妈一个小时到了,现在回来接你了。这个信息很重要,让孩子学习和形成对妈妈的信任,同时开始学习时间概念。
2天后再增加一个小时,用同样的方式,只是时间要改为两小时。再过两天后,增加到3个小时。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增加到一天,这样一周到两周的过度,孩子会比较快适应新环境、新朋友和老师的。
还有一个方法是事件表格,是帮助孩子将语言和事件建立连接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事件来临之前,利用日历,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数字小表格。然后和孩子一起商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再次和妈妈相见的时间。
我和孩子共同商量后的决定是在自己制定的数字时间表上,每天早上起来后画勾,画5个勾,妈妈出差就回来了。如果是孩子上幼儿园,可以找老师要一份一日活动时间表。或者,参照时间表,妈妈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都会做哪些事情,然后,一起制定一个事件表。
做过一件事,画一个叉叉,这页的叉叉画完,妈妈就会来接你了。孩子不认识时间、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可以让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绘画,或者是符号来代替。
经历过这样一个眼睛看的到、小手参与到、大脑能够理解到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的预设。以上两种方法为孩子做好了心理的准备,慢慢地,孩子就会比较容易走过分离焦虑的时期。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
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
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2)*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负责照顾1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幼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
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陌生的活动室环境
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盟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
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使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式的,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4)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可能使幼儿感到一种挑战和压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5
孩子上幼儿园哭的很厉害,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去吗?如果孩子每次上幼儿园都哭闹的很厉害的话,那肯定还是要坚持送孩子去的,因为如果你不送他去,他每次都这样,那以后他就不用上幼儿园了,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哭闹的话,那么可以不用送他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5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很厉害,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去吗要坚持送去虽然他哭闹的很厉害但是也要送他去,因为送他去对,他将来在集体生活有一定的好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6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很厉害,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去吗?我觉得应该坚持去。因为孩子长大了,总是要去适应集体生活的。如果你这次妥协了,他很可能以后就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