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绝命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8:23
苏轼两首绝命诗原文分别为: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赏析:
一、第一首通篇都是写给弟弟苏辙的。
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
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二、第二首是写给妻儿的。
月光西沉,凛冽的霜气使御史台牢狱更加阴风惨惨,檐角上的琅珰在风中叮当作响,梦中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依然像鹿一样的奔向云山,可是现实中的自己已命在旦夕,好像面临着滚汤烈火的鸡,眼前浮现出孩子们的身影,他们个个额角丰盈,面相非凡,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老妻与自己同甘共苦十多年,可惜平生没有什么积蓄,身后只能让她独受贫苦了,听梁成他们说起杭州、湖州一带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一连数月为自己作解厄道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这真让人感动。
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深得当地人民的热爱,死前交代儿孙把他埋葬在桐乡,东坡也希望死后埋葬在浙西一带,来补偿生前对杭、湖百姓的深深的眷恋。
三、“他年夜雨读伤神”
这句其实是化用“风雨对床”.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苏轼常吟此诗以示对子由的情谊.
四、“额中犀角真吾子”
成语“犀颅玉颊”: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这个成语正式源于苏轼的诗句.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五、“身后牛衣愧老妻”
此句化用“牛衣对泣”的典故。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8:24
苏轼的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子由》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是写给弟弟苏辙(即子由)的,第二首是写给妻儿的。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由于苏轼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又在诗文中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加以讥刺,于是政敌便上书*苏轼,苏轼被捕入狱,关在御史台。
苏轼一被捕,众多亲朋好友立即上书营救,弟弟苏辙则上书请求神宗用自己的官换苏轼的命,连退隐金陵的政敌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最后是太后大寿大赫天下,太后说只放苏轼一人就够了,最终苏轼才捡回一条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被捕时,曾与苏迈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如果听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换成鱼。苏迈严格遵守约定一个多月,恰逢粮尽,得出去找人想办法,便嘱托一个亲戚代为送饭,却忘记将与父亲苏轼的约定相告,亲戚偶然弄到鲊鱼(腌制的鱼)就送了过去,苏轼见状大惊,以为罪将不赦,于是写下此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言:「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说明这首诗是通过狱卒转交的,他知道狱卒一定会拿给皇帝看,所以开头就歌颂了一下皇帝,说是自已是咎由自取。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人生百年,如今自己中年丧命,也算是先偿还前生的孽债了,只是留下十几口家人,只能劳累弟弟抚养。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随便一处青山,便可埋下我这一身枯骨,只是他年夜雨之时,只剩下弟弟你一个人独自伤神了。
年少是,苏氏兄弟一起读诗,读到诗人韦应物“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两人都很喜欢,于是相约他日功成身退、对床而眠,共享闲居之乐。所以这一句「他年夜雨独伤神」,其中的哀恸之情,只有兄弟二人才懂。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缘结来生,这是情人之间的盟誓之语,而苏轼用在自己与弟弟身上,其中的兄弟之情,真是感人泪下,世间再未见这样的兄弟之情!
苏轼的这一次下狱,有诸多友人相救,连政敌王安石也上书相救,弟弟苏辙代兄受过,被贬筠州,所谓患难见真情,这一次患难,突显出了苏氏兄弟之情,而众多好友,均不避祸,还处处设法营救,足以显示苏轼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8:24
诗名是《狱中示子由》在一个人快死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那这个人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最高最重要的位置
表达:对兄弟的我这辈子和你做兄弟还没做够
我下辈子下下辈子
都要永远世世代代永永远远的结这个兄弟的情谊
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
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
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
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
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
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
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
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
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8:25
人生除死无大事!生死,可以说是人之一生最大的大事。面对死亡,即便是大诗人、大文豪也不免回首一生,沉思是非成败,赋诗以表生前遗憾。譬如苏东坡最著名的绝命诗《自题金山寺画像》:
自题金山寺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自题金山寺画像》是苏东坡晚年从海南被召回京,途径金山寺而作。当时他在金山寺看到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画的苏东坡像,有感自身一生坎坷流离,*抱负蹉跎于黄州、惠州、儋州等等贬谪之地,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两个月后,苏东坡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到死都没能回到京城,这首诗也就成为了他的绝命诗。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苏东坡一生最好的总结。
其实,苏东坡不仅仅写过一首绝命诗,下面这两首诗也是他“临死”前所作,写作时间却与《自题金山寺画像》相差了二十多年:
狱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两首诗同样是苏东坡的绝命诗。北宋神宗时期,苏东坡因作诗暗讽王安石变法,被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名,酿成震惊当时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被羁牢狱,自以为必死,于是写下这两首诗,从标题“狱中寄子由”便知这是写给弟弟苏辙及妻儿的绝命诗。不过苏东坡并未如他所想的那般“必死”,最终还是或者走出了牢狱,被贬黄州,开始了“东坡居士”的生涯。
苏东坡这两首绝命诗其一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表达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凄恻动人,兄弟之情何其深挚;而其二则是写给妻儿的,表达对妻儿的思念和自己的伤感。“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写子写妻,写思写愧,肺腑之情,令人动容。末句则如同交代后事,写出自知必死之时的伤怀。
庆幸的是,苏东坡被下狱后,很多至交好友、正直大臣都纷纷斡旋营救,最后在当时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预下,神宗皇帝才赦免了他。但也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背上了罪官的身份,被贬黄州,此后多年都接连被贬至更远的惠州甚至儋州(即海南),直到徽宗即位才被召回,可惜年迈的苏东坡在回京途中写下《自题金山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18:26
狱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请翻译苏轼绝命诗两首,最好有赏析
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当年苏轼被自己的绝命诗救了,这首诗究竟是什么?
这首诗的名字叫《狱中寄子由》,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的,但是最终弟弟没能看到,被帝王看到了,并被它深深打动了,这才决定赦免了苏轼的罪刑。这首诗的内容如下:“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
苏轼的绝命诗
苏轼的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是写给弟弟苏辙(即子由)的,第二首是写给妻儿的。公元1079年(宋神...
苏轼在辱骂帝王的时候,为何他的死敌纷纷为他求情?
苏轼有两首绝命诗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纵观苏轼的一生,...
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定风波》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二》赏析笔记
苏轼这两首狱中“绝命诗”,其一“表达对苏辙的怀念”,其二“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以及对自己的身世伤怀,及对身后事的嘱托。皆是痛彻感人之力作。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 百年未满先偿债...
乌台诗案后苏轼作品
《江城子》、《浣溪沙》、《出狱次前韵二首》、《赤壁赋》、《后赤壁赋》、《安国寺记》
关于苏轼的绝命诗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何正臣斥“妄自尊大”,罗织罪状,御史台狱中东坡自度必死,寄诗两首,沉痛中凝结了深厚的手足之情:“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也有"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个版本 ...
苏轼可谓成也其诗,败也其诗,为什么他的《绝命诗》能感动帝王?
苏轼也明白,宋神宗既然这样问,那自己恐怕是九死一生了。苏轼在监狱里想了很久,写了两首诗,第1首是写给自己的同胞兄弟的,第2首是写给妻儿老小家人们的,用词悲切,但是直抒胸臆,赤诚之心跃然纸上,这两首诗当然被宋神宗看到了,宋神宗一看苏轼还挺有赤诚之心,所以宋神宗就有感于其悲切,放了他...
苏轼在狱中看到送来的一盘鱼,为什么会写下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
《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宋代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嘱托后事的两首诗,强烈地表达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其中序篇的"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便是名句。苏辙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我年二十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