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02
特火的中国神探,当属狄仁杰了!一句“元芳,你怎看?”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电影《通天帝国》里刘德华演的狄仁杰更是一身武功,文武双全。
但是,狄仁杰历史上到底破过什么案件呢?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呢?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的狄仁杰不会武功,他是一名文官,而且更多的是一位*家,并不是一个破案的神探。
为什么狄仁杰留给后人一个神探的形象呢?这是因为狄仁杰有过一段任大理寺丞(相当于今天最高*审判厅*)的经历。
大理寺丞的地位很重要,负责京师案件的拘审判断,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有历史记载,狄仁杰上任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当时积压的案件非常多,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年之内审理案件一万七千多件(包括复核案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意味着平均每天要处理好几十件,而且案件审理之后,没有一个跑来喊冤的。
正是由于这段神奇的经历,加上狄仁杰在全国各地任地方长官时,关心民间疾苦,注意发展生产,维护社会治安,不畏权贵,不畏鬼神,刚直不阿,被百姓视为青天大老爷,后来的人把他演化、塑造成神探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狄仁杰判过悬案或疑案。跟案件沾点边的只有这么一个故事。唐高宗的时候,有一个将军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墓)中的柏树,高宗大怒,命令将其处死。狄仁杰冒死上奏,替那名将军辩护,认为他罪不当死。后来唐高宗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还特别下令让史官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
狄仁杰是一位*家,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恢复李唐统治。武则天很赏识狄仁杰,很多事情都听从他的建议。武则天晚年,一度想让自己的侄子继承皇位,官居宰相的狄仁杰以*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继承皇位。狄仁杰去世后,唐朝的皇帝多次加封狄仁杰,对他的后人也很关照。
那么狄仁杰是如何被后人变成神探的呢?
这个要感谢明清公案小说盛行,当时像什么《包公案》、《施公案》一个一个都出版了,小说的主人公多为历代清官,而其内容大多是虚构的。清初,有一本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小说行世,这就是狄仁杰走向中国第一“神探”的开始。
但狄仁杰最终成为名满全球,在西方世界与福尔摩斯比肩的人物是拜荷兰人高罗佩之赐。
高罗佩,本名范·古立克,荷兰聚特芬人,生于1910,去世于1967年。他出版于1949年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学术圈子里的西方人,他们了解的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而且此套小说在西方雅俗共赏,影响不限于只读通俗小说的大众: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
高罗佩的父亲是荷属东印度(印尼)的军医。高罗佩1910年出生于荷兰,但是5岁起就到雅加达上小学,小时候,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使他对中文产生兴趣。读高中时,就开始学习梵文,16岁他在鹿特丹唐人街找到了一个学农业的中国留学生教他中文,后在莱顿与乌特雷支大学攻读中文、日文,藏文、梵文,最后他竟然精通15种语言。
1935年高罗佩大学毕业后,入荷兰外交界供职,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自己说他是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工作却只有暂时的,因为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学术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是消遣。
高罗佩的外交官生涯并无特色,在东南亚不断调任,他自己深以为苦。唯一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是1943—1945为荷兰**任驻重庆使馆第一秘书时,当时重庆中外文化人云集,他如鱼得水。
高罗佩在重庆时,读到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把《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后,就袭用其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本《铜钟案》,原拟用英文作为稿本,再写成中文和日文出版。但1949年的中国出版界顾不上狄仁杰,日本出版商认为此书把几个和尚写成坏人,有侮辱日本佛教界之险,危及战后敏感的社会关系。
因此此书最后只能以英文出版。但出版后大获成功,一发不可收,高罗佩只能再写四本,《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等,合成一组,此为初期《狄公案》。
高罗佩本准备就此歇笔,此后也好几次宣布封笔,但是广大读书界欢迎,出版社不断施压(这是高罗佩一生唯一赚钱的一套书,其余均是赔本),只能再接再厉,共写了13本狄公小说,包括一本短篇集,每年一本。
这些小说中的狄仁杰,不是像包公一样整天正襟危坐,也不是鬼鬼崇崇的私家侦探福尔摩斯,而是二者的奇妙结合:幽默开朗,时有俊语;智慧机敏却不矫饰;清廉刚正却不拘泥古板;喜欢女人却不失度;而且文武双全,紧要时还能挺剑格斗几个回合。他的上司、同僚,都是昏庸颟顸,只求升官,不问民间疾苦。而地方上的狱吏捕快则*堕落,鱼肉乡民。
狄仁杰在这一片混沌黑暗的阴谋暴行中坚持正义,对抗罪恶,却并不摆出一付怨天尤人,唯我独醒,欲挽狂澜的架式。如果中国历代清官都有狄公的迷人性格,中国恐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这些小说生动有趣,但其中说到中国的典狱、刑律、习俗却是于史有据,并非信口开河。高罗佩对明代中国情有独钟,书中社会习俗与明朝基本相符,而不是唐朝,但不少司法问题,却符合《唐律疏》等法典。《铜钟案》中的和尚不规,勾结京官干预朝政,的确是唐朝*的特色。光这一本小说,就有那么多讲究,让人不敢小觑像是通俗小说的《狄公案》了。
狄公小说在西方流行已久,狄公小说译成十多种文字,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有好几次拍成电影,如美国拍摄的影片《庙祟案》
80年代中,山西人民出版社节选翻译了高著《狄公案》的几个故事,名为《狄仁杰断案传奇》,1988年太原电视台还据此拍摄过同名的电视连续剧。
后来狄仁杰的故事,就被屡屡搬上银屏,他的神探形象就在我们中间传开了,而且他这个体系越来越大,又有了乔恩,李元芳这些得力的助手。
你看,这就是狄仁杰这个形象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从一个*家,活脱脱的变成了一个大侦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