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牛棚杂忆》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4: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53
近日利用几个小时看完了季羡林的自传性质的作品《牛棚杂忆》。有少许感慨,并录其下。
季老是东方语言的权威,以三十五六岁就到北京大学任东语系的主任,任到二十多年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前段时间还能以局外人自居,也就是说的自由人自居,到了后来,可能是怕生了分,就参加了“井冈山”一派,与优势的新北大“聂派”对抗,也使用了一些类似的手段,大字报,本质就是攻击,揭短。不想“聂派”深得此道黄白,给季老来了个下马威,“井派”也落井下石,成了*斗争的牺牲品,*,批斗了将近三年左右。
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初稿的,一九九二年修稿,一九九八年出版。其间正好跨过了*年。虽然季老并没有在文章中言及到这之间的关系,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季老的潜台词。因为他也说到了,写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翻身仗,而是叫后人记住这段历史,展开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而不是沉默不语。他怕这样久了人会忘记,这是鲜血也无法换来的教训,需要许多社会背景才能出现。对于认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人的劣根性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鲁迅曾经说过翻身的农民不过是新的主子,这并非原话,但是读过的读懂的都知道是这么个意思。我们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他们功不可没,我们都是承认的。可人就喜欢以偏概全,一定终生。工人阶级素质如何,不用我多言语,自然有人明朗。他们技术和力量是有优势,很有团结和吃苦精神。这是优点。另外人心理的盲目性,也注定有这样的结局,现在不能再随便说这是什么盲目的崇拜了。最高指示,最高精神,都是一个氛围,如何在这种氛围中自处,却是非常关键的,清者清,浊者浊的话,那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