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0: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7:24
应该是叛逆的心理。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过,就算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在每个人心中也是不同的,因为价值观不同,同一件事在每个人心里的分量也不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令人喜忧参半,对于人类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利己主义的倾向。他们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比较强,但对于他人责任感就比较弱。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问题,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当今社会多元化,使得组织和个人都过多关注自己利益,很难对生活于其中的其他社会人产生认同,也不愿意担当社会责任。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选择,但很容易把个体从社会关系中独立出来,这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非常不利。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影响有正面有负面,网络上各种思想良莠不齐,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参与形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环境,对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非常不利。
教育的失误,我们教育的重心强调对学生脑的训练,忽视他们心灵的提升,自觉不自觉地强调成才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样也削弱了他们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意识。
缺乏必要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中,灌输性教育占了主导的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接受少,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应该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首要是教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有成长的责任感,然后才是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再高层面才是民族责任感、世界责任感。
首先让他们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必由之路,是实现人生需求的一个最高层次,个人价值的实现其实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发展的,每个人都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健全时期,社会自我直接影响到在社会角色中定位,因此应该加强建构整体自我意识。
第一强调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二鼓励青少年多参加志愿者活动,第三加强学校教育,把公民责任的学习内容贯穿到各年级课程当中,第四要把社会责任感融入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的兴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7:24
个人认为分三种。此人性格孤僻,属于被动型,别人帮助他,他才会帮助别人,回报别人。内心想去帮助别人,但是怕对方感谢,他自身招架不住应对不了,所以索性不去行动。此人目的利益性极强,收益和回报不成比例,或者过于自负,浪费时间成本。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7:25
情形判断。人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个体会根据掌握的情况(事件本身、他人反映等)判断情况是否紧急,自己应不应该介入,然后才会采取行动。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对此有较大影响。需要帮助的对象。人们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最起码是不讨厌的人。掌握技能。假如个体掌握了其他人不具备的可以帮助他人的技能,他会倾向于利他。例如懂得医疗急救、溺水者救助等技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7:25
自然环境和心境。良好的环境使人有很好的心情,或者个体本身就积极乐观,就会更愿意帮助他人。例如好天气、空气新鲜、噪音等等。是否由他人在场。在场的人越多,个体越不倾向于帮助他人,因为此时责任被分散了。然而假如有人带头做好事,却会产生示范效应,反而让人更愿意帮助他人。时间等压力,当个体自我压力很大时,例如时间紧张,就难以帮助他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7:26
其实也不是说不乐于助人,而是不喜欢被他人打扰有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是不富于爱心,只是热情像比较易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不是紧急关头或是燃眉之急,不爱被占用过多时间。但是有些人帮助别人主要是为了以后又更大的事情去麻烦别人。但是这样每次又觉得对不住朋友,总之哪样都很难受。总觉得有朋友真是件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