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姓一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0:3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24
有。*的母亲就是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
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
据史籍《姓苑》记载,上古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周武王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邑,爵位是公爵。后代中一人在战国时期被封在谈邑,建立了谈国,又名为郯国,人称他为“谈君”。传国三十六代时被楚国灭亡,其子孙以国为姓氏,传为谈氏。后在书写时因字讹而成为淡氏。
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零陵淡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宋朝文士曾敏行所撰《独醒杂志》记载:“零陵淡山有石岩,中空,可容千人。东南有石窗,眺望甚远。相传以为其地宜淡竹,而山因得名。或云旧有淡姓人居之。”这是淡氏姓源所出的另一支。
著名宋朝大文豪黄庭坚在名诗《题淡山岩二首》中吟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
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据近人考证,认为位于今兴安县北的城子山古城址就是汉朝时期零陵县治的所在地。
第二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同州刘姓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同州(今陕西大荔)的刘姓族人,因与朝廷奸恶宦官刘瑾同姓而感到羞耻,便将全族人改刘氏为淡氏。其实,刘瑾原来姓谈,后来他靠一个刘姓宦官的引见得以入皇宫,此后便用刘姓了。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淡姓人物如:淡懿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24
贡姓 一、姓氏源流
贡(Gòng 贡)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另有一部分人以父字为姓,姓端木。
得姓始祖:子贡。据《元和姓纂》指出,贡的祖先是仲尼弟子端木赐,他的后代以其字“子贡”为氏。”这在《姓氏急就篇》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元和姓纂》考证,端木这个复姓也是源自端木赐。姓贡和端木的中国人,尽管姓氏不同,但追本溯源,本是同宗而不同姓的一家人,统统都是子贡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历史上的卫国,在今河南、河北一带。我国的贡氏家族和端木、端氏等姓,最初都是发源在这里。望族居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一带),故贡氏后人奉子贡为贡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贡姓在*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孔子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子叫作端木赐,字子贡,是卫国人。子贡善于经商,还当过鲁国宰相。他的后代有的用“贡”作为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
三、历史名人
贡 禹:西汉大臣、博士,前汉琅琊人。官至御史大夫,他曾因年岁收成不好、郡国贫困而上书抨击朝廷奢侈过度,建议减轻徭役赋税。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
贡 奎:字仲章。元朝宣城人。天性颖敏, 10岁能属文。长益博综经史。仕元为斋山书院山长。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录》、《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等共120卷。
贡祖文:字仁德(1103-1182),宋长垣(今北京市)人。靖康时(1126年),贡祖文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了抗金义勇兵,扈从康王(即赵构,宋徽宗的九子)南渡。从济州(山东巨野)到应天(河南商丘)至康王登基,历史上谓称高宗皇帝。因贡祖文护驾有功,且又武艺高强,被封为‘都总军将’,此间也与抗金名将岳飞成了“莫逆知己”。因金兵追打,高宗皇帝南下于建康(南京),贡祖文随从;高宗直达明州(宁波),金人又攻陷明州;高宗*舟航于东海,金兀术望海叹之,只好退却镇江,准备渡江而北去。遇韩世忠兵力阻击于黄天荡(镇江金山寺南岸口),走投无路的金兀术只得潜逃建康(南京),又遇镇守秣陵要冲的贡祖文率兵阻击,在此与宜兴赶来的岳飞相会合,将金兵破于新城(今江苏省江宁)。无奈的金兀术只好从长江南岸败逃北去,从此再不敢再犯贡祖文所辖境域。因贡公战功显赫,被任命为“秣陵总镇”,并嘉封为“武德大夫”。贡祖文终年80岁,殁后追谥文宪,其妻黄氏追谥诰命夫人合葬于柳茹村。
贡师道:元朝时文士。做翰林学士和国史编修的官,参加朝廷的编史,是位重要的史学家。对宋朝、辽代、金代的史书编撰,很有功绩。
贡师泰:元文学家。字泰甫(1298-1362),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元末以诗文擅名,著有《玩斋集》等。
贡沛诚:江苏省武进人。先后任**学校训导、**学校附设边疆学校副主任兼研究部边务组组长、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甘肃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重庆市*地政局*、浙江省*委员、浙江省建设厅*。新国成立后,任芜湖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员。为民革*团结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革顾问,镇江市政协委员。著有《县政经验谈》、《鸟瞰河西走廊》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25
没有
姓第一的倒是有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消灭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故改变了原来的姓氏,以次第相区别,分列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首迁者往第一门,为第一氏;田广之孙田登迁往第二门,为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依次类推,田广的田英最后迁徙,住在第八门,为第八氏。第一氏就是其中的一支。
至于说有的,那是拿小说或者漫画里头的人物当真人了,不用当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25
现在就有个女明星好象是叫贡米吧` 一、姓氏源流
贡(Gòng 贡)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另有一部分人以父字为姓,姓端木。
得姓始祖:子贡。据《元和姓纂》指出,贡的祖先是仲尼弟子端木赐,他的后代以其字“子贡”为氏。”这在《姓氏急就篇》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元和姓纂》考证,端木这个复姓也是源自端木赐。姓贡和端木的中国人,尽管姓氏不同,但追本溯源,本是同宗而不同姓的一家人,统统都是子贡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历史上的卫国,在今河南、河北一带。我国的贡氏家族和端木、端氏等姓,最初都是发源在这里。望族居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一带),故贡氏后人奉子贡为贡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贡姓在*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孔子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子叫作端木赐,字子贡,是卫国人。子贡善于经商,还当过鲁国宰相。他的后代有的用“贡”作为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
三、历史名人
贡 禹:西汉大臣、博士,前汉琅琊人。官至御史大夫,他曾因年岁收成不好、郡国贫困而上书抨击朝廷奢侈过度,建议减轻徭役赋税。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
贡 奎:字仲章。元朝宣城人。天性颖敏, 10岁能属文。长益博综经史。仕元为斋山书院山长。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录》、《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等共120卷。
贡祖文:字仁德(1103-1182),宋长垣(今北京市)人。靖康时(1126年),贡祖文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了抗金义勇兵,扈从康王(即赵构,宋徽宗的九子)南渡。从济州(山东巨野)到应天(河南商丘)至康王登基,历史上谓称高宗皇帝。因贡祖文护驾有功,且又武艺高强,被封为‘都总军将’,此间也与抗金名将岳飞成了“莫逆知己”。因金兵追打,高宗皇帝南下于建康(南京),贡祖文随从;高宗直达明州(宁波),金人又攻陷明州;高宗*舟航于东海,金兀术望海叹之,只好退却镇江,准备渡江而北去。遇韩世忠兵力阻击于黄天荡(镇江金山寺南岸口),走投无路的金兀术只得潜逃建康(南京),又遇镇守秣陵要冲的贡祖文率兵阻击,在此与宜兴赶来的岳飞相会合,将金兵破于新城(今江苏省江宁)。无奈的金兀术只好从长江南岸败逃北去,从此再不敢再犯贡祖文所辖境域。因贡公战功显赫,被任命为“秣陵总镇”,并嘉封为“武德大夫”。贡祖文终年80岁,殁后追谥文宪,其妻黄氏追谥诰命夫人合葬于柳茹村。
贡师道:元朝时文士。做翰林学士和国史编修的官,参加朝廷的编史,是位重要的史学家。对宋朝、辽代、金代的史书编撰,很有功绩。
贡师泰:元文学家。字泰甫(1298-1362),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元末以诗文擅名,著有《玩斋集》等。
贡沛诚:江苏省武进人。先后任**学校训导、**学校附设边疆学校副主任兼研究部边务组组长、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甘肃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重庆市*地政局*、浙江省*委员、浙江省建设厅*。新国成立后,任芜湖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员。为民革*团结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革顾问,镇江市政协委员。著有《县政经验谈》、《鸟瞰河西走廊》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
2、堂号
秀野堂:源自南宋贡祖文镇守秣陵时,岳飞刚刚取得项城大捷,就遭到朝中主“和”派奸佞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的陷害,岳飞及长子岳云被关押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岳飞一家老小也被发配到了当时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岭南。当时任秣陵关总镇的贡祖文表示愿意用全家四人(夫妇二人及两个儿子)的性命担保释放岳飞、岳云,并星夜兼程前去营救。但时值寒冬腊月,风雪交加,又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贡祖文由秣陵辗转赶至临安时,岳飞父子已经在风波亭残遭奸佞毒手。贡祖文悲愤之余为保护岳飞后代,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从临安将岳飞当时仅十二岁的三子岳霖带回来隐慝于秣陵总镇军部。又恐怕日久生变,于是上书朝廷,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隐退,并将全家由宣城迁至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县延陵乡柳茹村(秀野堂)居住。岳霖也埋名隐姓为贡,与贡祖文的两个儿子贡铁、贡贤一起习文练武,过着植柳养鱼的淡泊生活。直到宋孝宗即位(1163年),岳飞21年前的沉冤才得以昭雪,贡祖文适时献出了当时已三十二岁的岳霖。孝宗为表彰贡祖文的忠肝义胆,特赐他“旌表忠义”御匾一块。
此外,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湖堂”、“明洁堂”等。
============================================================
【贡姓宗祠通用对联】
〖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渡扈跸;
北阙弹冠。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贡祖文护高宗南迁有功。下联典指汉·贡禹与王吉友善,吉为益州刺史,禹弹冠待荐,果召为谏议大夫。
汝南世泽;
端木家声。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贡姓的始祖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其后以字为氏,称贡氏。
-----------------------------------------------------------------
〖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儒门贤弟子;
商业旧家风。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子贡,即端木赐,孔子弟子,善于辞令。曾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和月食。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了错,人人都仰望着。”在曹、鲁之间经商,富至千金。并参与*活动,先后在鲁国、卫国做官,曾游说齐、吴等国,促使吴国攻齐救鲁。其后人以他的字“贡”为氏。
-----------------------------------------------------------------
〖贡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随南迁而扈跸;
向北阙以弹冠。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大名人贡祖文,字仁德,靖康年间任武德大夫都总军将,扈从高宗南渡有功。与岳飞友善,立志恢复,岳飞被害后,他曾藏匿岳飞后裔,保护起来。扈跸,为皇帝护驾。下联典指西汉琅邪人贡禹,字少翁,以明经征为博士,官梁州刺史;又举贤良,任河南令。元帝时为谏议大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多次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他与谏议大夫王吉(字子阳)友善,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意为二人取舍相同,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做官。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上朝或上书奏事的地方。又作朝廷的别称。
-----------------------------------------------------------------
〖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古岸水流宣广建;
名宗人著宋元明。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贡氏宗祠“秀野堂”堂联。
-----------------------------------------------------------------
〖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协志恢图,潜匿孤于别墅;
明经洁行,乐同道以弹冠。
——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贡祖文,与岳飞友善,协志恢复,及秦桧当国,废于家,岳氏受祸,贡祖文潜匿其裔于别墅。联典指汉·贡禹,以明经洁行徵为博士,元帝称其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禹尝与王吉友善,吉字子阳,钜言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26
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望出新丰。
姬方叔智勇双全,曾奉命征伐淮夷,打退北方猃狁(匈奴)的侵扰,特别是后来在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过程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姬方叔于洛邑(今河南洛阳),逝世后还被追封为豫章伯,子孙享受周制第三等爵位。
姬方叔的妻子为祁氏,生有二子:
长子叫方启原,其后代皆以先祖名字中的“方”为姓氏,称方氏,成为方氏鼻祖之一。后代中有人因避祸难,加“艸”字头改为“芳”姓,称芳氏。
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南北朝的北周奠基人、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在公元557年簒夺西魏,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在代郡武川达拉沟口一带建立了恒香郡常芳县(今甘肃迭部),集拢了许多鲜卑族部众迁徙到该县。北周政权存在时间短暂,历五帝,但仅二十五年。但宇文觉的父亲、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推翻了前北魏政权的一些汉化*,大批恢复了鲜卑族旧姓,却未恢复原始的鲜卑族习俗。公元577年,北周政权发展到顶峰,武帝宇文邕灭了由高欢所创立的北齐政权,统一了华北地区。但不到四年的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完全模仿当年的宇文觉,将静帝宇文衍轰下台,簒夺北周,改国号为隋,北周政权走上西魏的老路,就这样灭亡了。
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初,禁止各部鲜卑族再用旧姓,为此还曾发生过一些小规模但极其残酷的灭族战争。改来改去,民众早就烦透了,居于常芳县的居民干脆就以县名为姓氏,分称为常氏、芳氏——简单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