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0:2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3:06
父死之继是中国最为普遍的皇位继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继外,兄终弟及也是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皇位继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宋太宗赵光义,明武宗朱厚照传位于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后无子,传位给堂弟朱厚照实出无奈,可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还有两个儿子,他为何要传位于其弟赵光义呢?
见于正史的“金匮之盟”
(一手制定“金匮之盟”的杜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被普遍认为是尊从杜太后的意思,“金匮之盟”即是赵匡胤和杜太后之间达成的约定。
《宋史.杜太后传》对“金匮之盟”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叙: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得病,一向重孝的宋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便赵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太后问太祖道:“你知道怎么得的天下吗?”
太祖一时语塞不能对。太后非要他回答,太祖就说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这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于是太后便转身对宰相赵普说道:“你要记住哀家的话,不可违背哀家的旨意。”赵普文笔绝佳,便按太后的意思在床前写成盟书,将之藏在金匮之中,叫可信的宫人掌管,这算是明确了太祖百年之后须传位于皇弟赵光义。
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这便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于是太后便转身对宰相赵普说道:“你要记住哀家的话,不可违背哀家的旨意。”赵普文笔绝佳,便按太后的意思在床前写成盟书,将之藏在金匮之中,叫可信的宫人掌管,这算是明确了太祖百年之后须传位于皇弟赵光义。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这便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杜太后如此安排,显然是受到了后周亡国的影响。周世宗驾崩后,年仅七岁的恭帝柴宗训继位,而年轻的符太后几乎毫无*经验,根本无法临朝称制,加上周室势微,恭帝与符太后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朝中人心浮动各怀心事。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顺利进入开封,大臣们见风使舵迎接新主,就这样赵匡胤轻易实现了改朝换代,可见幼主当国其弊之大,出于这一种忧虑,杜太后也绝不能让新兴的宋朝重蹈覆辙,这才有了立遗训,定盟约,让太祖传位于晋王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实现皇位过渡。
关于“金匮之盟”的争议
(被太宗*死的燕王赵德昭)
不过,由于太祖当时还有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一个弟弟赵廷美,只传位于赵光义而无视其他三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长期以来,对于“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是存在争议性的,很多人认为“金匮之盟”绝不仅仅是传位于赵光义那么简单。
在《宋史·魏王廷美传》就有这么一段记载:“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北宋制度,只有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子才能领开封府尹,太宗继位后,魏王赵廷美被授开封府尹,应是太宗最初遵从“金匮之盟”的约定,而以其弟赵廷美为皇位*人。
故而,在北宋时期的私史稗乘对金匮之盟多有“三传约”的记录,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从赵光义继位后远贬魏王赵廷美,对太祖两个儿子无情打击似乎也可以看出,杜太后所立下的“金匮之盟”显然不仅仅是传位于赵光义那么简单。
真实的“金匮之盟”
据说,太宗继位后,赵普将盟书取出献给太宗,里面明确记载了太祖传位于太宗,并使之由太宗一脉代代相传,但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几无实载,不过“金匮之盟”基本上可以说是真的,问题就出在这份盟约是不是仅仅交代了传位于晋王赵光义。
当然没那么简单,太宗继位后,北宋宗室中三个重要的人物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太祖之弟赵廷美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太祖之子燕王赵德昭被太宗*死(自刎而死),秦王赵德芳死的不明不白,《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用了“寝疾薨”三个字,并没有说明死因。
而魏王赵廷美,更是被远贬至湖北房州,并客死于那里。短短的几年时间,对太宗构成最大威胁的三个人全部因各种原因死去,而三人的死无不牵涉到太宗,真的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太宗如此不遗余力的打击他的两个侄儿和亲弟弟,必定是为了改变“金匮之盟”的约定,将皇位牢牢掌握在自己这一脉。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通过很多史料我们会发现,太宗继位后的一系列动作,对象都是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的人,两个侄儿一个弟弟,哪一个拿出来都让太宗如芒在背,为了能使皇位在自己这一脉传之千秋万世,亲情已经根本不算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是重孝之君,不敢忤逆母后的意思,订立“金匮之盟”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幼主当国出现国家危机。但是彼时的太祖正值盛年,到他驾崩之时,两个儿子都年近二十岁,已经有能力承担起治国重任,只可惜,太祖五十岁壮年而崩,倘若他再多活个十来年,还真难说是不是由赵光义继承皇位,也许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3:07
因为赵匡胤有一个偏心小儿子的母亲,她觉得既然自己的大儿子都当过皇帝,小儿子也不能落后,所以非让赵匡胤答应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孝顺,也只有答应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3:07
因为当时他的儿子实力并不是很强大,而他的弟弟*才能和军事才能都很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3:08
因为他的母亲是这样给安排的,他又是一个大孝子,所以就按母亲的意思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