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7: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6:03
战争历来都是残酷的,每场战争过后都会倒下成千上万士兵的尸体,面对成千上万具腐臭的尸体,如何处理这些尸体就成为最头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除了会散发浓浓的腐臭味外,甚至可能会引发瘟疫和传染病,给军队造成更大的伤亡。这些情况在近现代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是在缺医少药的古代。
在古代战争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战胜方将失败方士兵的尸体堆砌在道路的两旁,然后用土将这些尸体夯实,做成金字塔形状的土堆,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军功,吓唬敌方,古人将这样的土堆称作“京观”。
在《汉书》曾记载:王莽将死去敌军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并在京观上面树立一面的旗,上面写着“反虏逆贼鲸鲵”的字样。这些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战争中,打扫战场一般都是战胜方所做的事情,因为失败方逃跑都来不及,哪顾得上战亡士兵的尸体。战争过后所留下来士兵的尸体,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话还会引发瘟疫等传染病。而瘟疫通过老鼠、苍蝇等媒介迅速传播,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军营,造成士兵大面积死去。
土葬是战争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这是因为我国自古就有“死者入土为安”的传统,所以每当战争过后,就会打扫战场,将牺牲士兵登名造册,处理好尸体的仪容,装进棺木,最后一起掩埋。当然,这是对待自己士兵的做法,如果是敌方士兵,那么待遇就没那么好了。简单的挖几个大坑,然后将他们埋在一起。,秦国白起坑杀40万赵军,就是著名的例子。
火葬,这一般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是才对自己死去的士兵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人死去的亲人只有用土葬得方式,灵魂才能够得到安息,而火葬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和一种刑罚。
如果军队中出现因感染瘟疫而死的士兵,为了避免瘟疫蔓延整个军队,就会采用火葬的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6:03
战败一方的尸体都堆在道路的两边,然后土壤被建造和压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这不仅处置了敌人的尸体,还展示了军事成就和国家力量。相传,隋炀帝带领军队进攻高句丽,以扩大疆域。然而,三次探险都以失败告终。高句丽的统治者把隋朝倒下的士兵建成了“关菁”。
直到唐朝,高句丽才与唐朝交朋友,这些“关菁”才被摧毁。后来,这种修建京官的方法逐渐被淘汰,因为尸体堆在一起,只是为了覆盖土壤并夯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引起瘟疫。此后,埋葬或火葬一般被用于处理战争尸体,这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清理战场的事情基本上属于获胜的一方。毕竟,战败的一方已经逃跑,不可能回去收拾自己士兵的尸体。
如果条件允许,胜利者的后勤部门会收集他们的尸体并把他们送回家乡。落败政党的尸体不会受到如此好的待遇。被埋在土里会很好,至少是在和平时期。如果战败方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这些尸体,那么这些尸体基本上就会变成野生动物的食物,也就是“骨头空空如也”的场景。
据说隋朝的军队曾由高丽建立,目的是“树立北京的形象”。杨迪皇帝曾想定居高丽,隋朝的军队攻占了高丽。但我不想,隋军遭到韩国士兵和平民的顽强抵抗,并被击退。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高丽把留在异乡的隋军士兵的尸体作为“建京观”,并以这种方式告诉杨迪皇帝,他不容易被欺负。虽然可怕的“建设北京的观点”有很强的威慑力,但它特别容易受到瘟疫的侵袭。
后来的统治者决定废除这个制度,代之以火葬。火葬比其他处理尸体的方法好得多,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减少了瘟疫的可能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6:04
1、在正规会战中产生的死亡人数并不像lz所想像的那样伤亡过半,埋在道路两边,这在古代战争中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不会发生瘟疫之类的传染病么,有计划的*(连带尸体处理)。而且埋的话花样比较多。几十万的军队不仅需要完整的补给制度,避免远征之后国内空虚,这一串的连锁反应往往带来了很悲惨的后果。 至于所说的尸横遍野。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6:05
特别是在大的战役发生地: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6:05
就地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