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君子不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5: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2:56
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方式,总的意思是类似的。
出自孔子语录,论语。
但是其来源更早是在易经的系辞。
‘形而上学’这个词也是这么来的。
来源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老子道德经也有类似含义的语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是相同意境的例句,实际上就是把这句话更通俗的讲白了,更有一层真正的‘道’是与常态观截然相反的意义。
更有解释其真意的一句话便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更加直白的告诉你了,何为礼仪,仁义,道德,几乎点破了封建二字的根本。
古代许多的不孝子,奸臣,卖*实际上是承担不起忠孝,而不是真的不孝,纯粹的不孝子是很少的,尤其是古代不会父母过度溺爱的情况,通常是生活所迫。
所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若全,人人纯善何来仁义?智慧出现,教导众生何尝不是掌控权威?因为六亲不和的太多了,所以才有孝子贤孙,否则谁比谁孝顺?国家如果安泰稳定,大臣又有谁会想让国家灭亡呢?他们还指望在国家这个灶台吃饭呢,谁会砸了这饭锅?
所谓的割肉奉母,卧冰求鲤,就比照顾父母,无疾而终的子女更孝顺?
孝顺不是靠父母的体会与现实评价的,但是又是谁规定的呢?这规定的东西,便可以称‘器’不器,就是不受约束啊。
国家用仁义,孝道约束世人,就是因为‘大道崩废’啊!创造圣人,掌控智慧约束万民,定下了礼义廉耻,忠孝仁义,至此,忠孝仁义便从‘形而上的道’变成了‘形而下之法’
忠孝变成了枷锁,仁义也就成了牢房,被约束狠了的一些人就会更加铤而走险。
所以,孔子君子不器,也有这一层含义。
所以曹操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因为他从道德,礼仪上评价是如此,可他实际上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人啊。
到了真正的乱世,不会拘泥于礼仪,忠孝,只会最快,最大化的稳定天下,并不是怕死,怕死会刺杀董卓?他只不过是追求天下安定罢了。
这就是曹操的体现,脱离剧情描述,刺杀董卓,讨逆,但又被袁绍摘桃子,依旧拼命的和董卓拼,但是势单力薄无可奈何的进入乱世,汉朝彻底覆灭。
然后开始枭雄模式,但看其他众人,实际上袁绍真的不明白大局吗?只不过是他希望汉朝灭亡,天下大乱而已。
古代世家门阀实际上不希望百姓民智开启,希望自己是最尊贵,权威的,这便是圣贤智慧的来历,不希望你思考,只需要你盲从。
所以老子道德经更是有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所以道德经许多核心精益,用非常夸张的文字描述,目的就是让人惊讶,错愕,不解,甚至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所以道德经也没教人到底什么是‘道’而是告诉你‘道应该是什么’
————————————————————————
所以返回孔子所说‘君子不器’
便是有几层含义。
1:君子不拘泥于形式,只求本心。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穷则独善其身,负责兼济天下’所以君子不是神,没有特定的要求,实际上是随着时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盲从,不拘泥,洒脱自然。
2:君子的行为是追求‘道’也就是,形而上,拘泥形而下者的,不是君子。君子是行道之人,更加积极向上,圣人呢?则是得道之人,更加深邃。
但,实际上,孔子口中的君子,才符合老子所述的‘圣人之道’的精髓。绝圣弃智,圣人永远不会给人一个标榜,告诉你这是对的,他只会去做事。
3:君子不会受到现实困境的约束,能够打破局面。
这样也能解释君子不器,但实际上也不过是第一个含义中又引申出的意思。
所以,从哲学根源上讲,儒教的君子立意还在后世口中‘圣人’之上。
老子如果知道后人尊其为圣人,估计也是悲大于喜。
君子本来应该是,礼乐崩坏,大道凌乱时代的求道之人,虽然可能求之不得,但却也走在大道之上。
在老子他们的口中,所谓的圣人,可能从三皇治世五帝为君开始便已经没了。
家家夜不关门,日不闭户的时代才会有圣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2:57
【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君子⑴不⑵器⑶。
【译文】:子曰:才德出众的*度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盖出于此。——笔者。
注释:⑴“君子”才德出众的人。 《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⑵“不” 通“丕”。大 。《管子·心术》:“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
⑶“器”度量,胸怀。《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又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2:58
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应该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