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在《北方》一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7:3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8:32
艾青的这首诗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的描绘中,渗透了作者忧郁的主观情感。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8:33
北方人 思乡(这个必须有)以及爱国(那个时代可能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8:33
思乡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8:34
诗人艾青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深深忧虑,对战乱烽烟中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对古老中国的无以言说的热爱,他相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这块土地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会有强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并取得胜利。
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悲哀。牛汉先生说他在五十年前,一读此诗的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诗的情感。”
因为灰色阴郁的色调实际是当时中国现实的一个缩影,这个伤痕累累的祖国,这个曾经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祖国,如今却是一片悲凉的景象,反复的渲染和强调显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诗人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
扩展资料:
《北方》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38年2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战火迅雷般*近了黄河,艾青正和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一批文化界朋友,应聘赴山西民族革大学执教,旅经陕西潼关。
诗人目睹战争阴云笼罩下北国大地一派荒凉、郁和纷乱的景色,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一位朋友感叹“北方是悲哀的”,更触发了他的思绪,因而诗人路过潼关之时写下这首《北方》,同年四月发表在《七月》杂志的卷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北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8:34
《北方》的语言和情境,以及它显示的宽阔的姿态,正是悲哀而古老的国土和种族赋予诗人塑造这首诗的灵魂。《北方》所以能影响一代青年的心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是一首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的诗。
艾青似乎更喜欢以北方的旷野作为他的诗歌的背景。他本生长于江南,也许是由于地域文化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反而使追求新异的诗人比一般北方人对北方产生了更加敏锐的感受,也许是北方较之南方更为荒凉贫瘠的现实更激发了诗人的悲悯。一个北方诗人的感受,成为了诗人写作的一个契机,引发了诗人长久积累的、在颠沛流离中耳闻目睹的无尽感受,“北方是悲哀的”成了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忧郁、悲哀、沉重、伤感的基调。
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渲染北国风光的萧条、苍凉和悲哀?
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悲哀。牛汉先生说他在五十年前,一读此诗的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诗的情感。”
因为灰色阴郁的色调实际是当时中国现实的一个缩影,这个伤痕累累的祖国,这个曾经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祖国,如今却是一片悲凉的景象,反复的渲染和强调显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诗人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
“北方是悲哀的”,但是诗人却为什么屡次说“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诗歌前半部分对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如此灰暗,但后半部分却反复说“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是一个转折,前后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三次重复,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诗人多么希望祖国早日摆脱这场灾难,从此不再悲哀。诗歌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诗人坚强的信念却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