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6:50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武汉的小巷文化显然没有北京胡同那模出名,也不及武汉的小吃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然而,她就蜿蜒在偌大的一块土地上,已然担任起养育和造就武汉人的责任,练就了武汉人的脾气和性子,也许,只有武汉人自己才能明白武汉小巷文化,只有世世代代在长短曲折的巷子里过活的人们才真正体味到这种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勿庸置疑,那些时而沉寂时而喧闹的巷子,每一条,都有自己的故事,时代的故事,自己和时代变迁不解的情愫,那儿的人们静静的看着感受的这一切。 我家好几代人都住在小巷里,我在这住了19年,她沉载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的梦想,我的所有感受,甚至痛苦和悲伤,人感性时总喜欢给自己的感受于依托,不知道为什模,我就选择了小巷,更感到是武汉的小巷选择了我,确切的说是造就了我,所以,就算我是出生在80年代,蒙受现代繁荣的熏陶,我心中对小巷充满爱和感激…… 和许多人同龄人一样,我没法更多的感受小巷,因为我出生时它的文化开始遭受现代商业经济的*和冲击,不过在早年的记忆中,一些支离破碎,又似乎很清晰的景象还能从容的形容。武汉人以武汉的大而自豪,有句话叫做“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汉口”,然而,又说有口那儿都能去,这多少映*武汉地形复杂,道路居多,交错纵横,我们不难想象很久以前,交通不发达,人们外出便穿梭于这些小巷之中,从这条小巷进去,走走问问,绕上几个弯子,进入另一个巷子,有走走问问,摸索前进,这样,就这样,永远不用担心倒不了目的地,因为可以“问”,总有人能解答,也许这就是武汉人天生直爽,内心热情的一部分原因。也许,记不住每条巷子的名字,记不住路过多少条,也记不住指路的人,只是感到,慢慢的,年复一年,在条条巷道中习得了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许许多多习惯,于是,小巷安然的融入这人的生命。武汉夏季从来是热,那些年月,夏季的夜晚,从来就是,竹扇,竹床,竹椅挤满了小巷;风声,嘻笑声,鼾声演活了小巷,从来就是下午就开始撒水冲凉,抢占最佳乘凉位置,然后一家人静静等到天黑,等着吃西瓜,喝口酸梅汤,毕竟小巷狭小,提供给人们的活动空间不大,也许正因为此,武汉的小巷和北京的胡同一样充满生机活力,武汉人喜欢热闹也许和小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不过小巷毕竟不是胡同,她将家家户户联系的更紧凑些,所以,很难想象每天有多少故事上演,平常,简单,抑或是感人,无从知道,只是,很明显,只要和人事有关的一切都可于小巷搭上干系。小巷承载生命的同时也连接着生命。武汉的清晨总是很静,因为武汉人喜欢夜间的活动,所以早上常常躲在被子里不起,这时,小巷最沉静,偶尔清脆的叫卖声,四处回荡,沙沙的脚步声,隐隐作响,一切都沉淀了,小巷退去了一切浮躁和不安,深情的表现她最柔美冷艳的一面,不是所以人能爱上她这种美,不过我敢肯定从这儿走出的文学家,诗人,画家等待这一刻好好的享受。谁又记得有几片落叶,谁又在叶落时刻咏叹生命,将说不完的哀怨情愁写成厚厚一叠,只记得诗情画意 ,优美灵魂曾伴着悠悠风声浮动。小巷以其独特的情感孕育了一群独特的人。武汉的小吃花样多,品种齐全,享誉盛名,这不是说武汉人对食物特别考究,而是武汉人天生对食物来者不拘,所以武汉餐饮文化特别发达,加上对外来食物的吸收,可以说武汉人是懂得吃,会享受的。其实,仔细想想,生活在小巷中,人们总喜欢把饭菜端到外面来吃,几个板凳,几张桌子,在那种物资较落后精神比较发达的年代,喜欢热闹的武汉人早就喜欢聚在一堆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怎模能不提及饮食问题,好好交流交流。当男人围成一桌打牌,孩子们玩乐时,那些商贩想想人多就会有商机呀,于是小商小贩以各种行头涌进小巷,有的干脆扎根在此,干起个体经营,一家,两家,于是有了专门提供各种可口小吃的小巷和街道,这样几代人下来,一些地方性特色食物逐渐出名,伴随出名的还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小巷名字。武昌的户部巷就是有名的“过早”一条街。武汉小吃太多,不记得那些关于食物和小巷的掌故了,可小巷文化和武汉饮食文化在互相渗透,互相融和。文化不是独立的,各种文化在契机的交叉,完美的结合,武汉的文化才能和谐快速的发展,小巷文化作为武汉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孕育了生育我们的一代人,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许这种文化随着经济繁荣终将退色消亡,我们仍然要记住并感谢她曾经代给我们的一切,和其遗留的文化对我们的启发。谈到一种文化,总有其消极或不好的一面。其实,我不愿意这样认为,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情怀,地域的特色,就像北京有“京骂”,武汉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汉骂”,我们不引以为豪,却在生息脉搏相连的这片土地上接纳的它,它的存在就巷武汉小巷的存在,武汉人的存在一样自然。说到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话题:武汉人的脾气。也许是武汉夏天的天气太热了,武汉人总显得那摸急噪不安,说起话来火辣火辣的,总给人不流情面不留余地的气势,确实,武汉人喜欢抖狠。武汉人害怕吃亏,那怕是一点点,为什摸会这样呢?这也许是家家户户窝在一个小巷字里,难免磕磕碰碰,误会和争吵就不断,尽管都认为“抬头不见低头见”邻居以和为贵,但人嘛?总有写劣根性:喜欢欺负老实的。所以,在所有武汉人的内心里都不约而同的认为:不要被别人认为老实好欺。所以,武汉人解决问题的模式总是:开口就“汉骂”,摆出气势吓住对方。好像告诉对方“看着,看着,大爷我不是好惹的,最好是你先服输”。作为武汉人,我清楚的知道,武汉人喜欢发发脾气抖抖狠,但武汉人内心更梗直热情,气消的快,那些今天吵架的邻居们,明天有在小巷里开始生活,相视一笑,不管对错,冰释前嫌了,这就是武汉人的真实的可爱的一面,只因为他们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巷里。“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头鸟是很团结的,为了同一个目标可以集合在一起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去努力。可是当达到了之后呢,就窝里斗。而这个特点在武汉人身上也体现出来。我就有着深厚的体验,我住的小巷里经常有小偷小摸出现,常常是一个不小的团伙,大家商量着对策,晚上静静的等,等到他们作案就一起抓住,然后,打打骂骂一顿,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这样的,看着他们想着法子来惩罚小偷,总觉得他们拿他人的肉体在宣泄平日的不快,而良心却为遭到谴责,小巷的人们常常只有小小的甚至是极为愚蠢的快乐,不能够把眼光放的更宽更远,因为他们的心胸不够宽阔开朗,也许小巷让他们找到一种归属感的同时迷失了方向感!也许小巷连接生命的同时没有情感的交融!小偷也是武汉人,只不过是一个灵魂有疾病的武汉人,小巷里住的武汉人,也许灵魂没有病但至少残缺不全。小巷毕竟是小巷!我想我是在小巷里长大的,对小巷的情感那以说清,是平淡,是感动,是不满,是怀恋,种种种种的杂糅交错,我自己也说不清了,今天我住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无法在贴近她了,渐渐的有些疏远了,更模糊了,回忆渐行渐远,不知道那时我就会完全忘记,忘记在优美的小区和现代的高层建筑中,我的小巷仍在固守,在佳丽和沃尔玛的身后,显的那摸不和协,有人干脆就认为太龌龊,我很平静,很平静的等待或迎接她的宿命。旧房要拆了,在一片责骂声中,“又脏,又乱,有差”;在一片欢呼声中“拆了好,拆了好,我们要住新房子了”;在一片嘘叹中“住了这摸多年,就要拆了,都改小区了”。小巷要走了,不知道她是不是静静的来,但肯定是静静的走的,真的,就这样静静的从我们身边走了,也许,大多数人想着买新房,忙着贷款,有多少挂念和不舍了,也许有吧,老人们的眼角还挂着泪水,也许有吧,匆匆的提起,也许,也许,这样是很正常的,旧的文化渐渐被新的文化取代,这再正常不过了,何况生活越来越好,大家感激和快乐还来不及。在全国各地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大潮中,这几年,武汉明显感到自身的不足和落后,所以,大搞形象工程,希望由硬件设施的改变带动武汉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效果是有的,不过不是特别好,所以最近几年特别大力整顿背街小巷,希望来个彻底的突破。武汉人在小巷里养成里乱丢乱扔,乱搭乱建,等不文明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习惯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尽管武汉人骂着武汉人的素质低下,但同时自己也不能很好的遵守,规则之于武汉人不起什摸效益,长久的利益对于只图眼前小利的武汉人也没*,公共利益更是单薄的可怜,我自己都觉得可恨,但自己便也只想回头,轻轻的道一声“离别,珍重!”。这样无奈的活者,总的来说,武汉人太懒散了,虽难新新的思想在崛起,但要形成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只能期望,这次翻“小巷家底”的同时,也把腐烂在心底的顽疾彻底清除,使武汉获得新生。希望在心头,而还有诸多不愿,对那些没有污染和世俗的情怀,深深不舍,永生难忘,难忘,难忘。不是现在回头,细数昨天,就不回发现还有这多关于小巷的种种,埋在心里,差点错过最后的时刻,我害怕离别,尤其是害怕站在废墟中,猛然涌上心头的难过,也许有人喜欢,但,我,承受不起。所以,我要在看一眼,在想一遍,“微风,夜雨,梧桐”,我不是诗人,不会咏颂。只想回头,轻轻的道一声“离别,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