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9: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9:32
法律上没有农民工的概念,只有劳动者。
在厂里工作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受《劳动法》的保护。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扩展资料: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人没有用工主体资格,即包工头作为个人是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那么在包工头与劳动者之间就形成民事雇佣关系,其赔偿的范围仅限于劳务报酬和人身损害赔偿,不包括劳动法中规定的其他赔偿。
根据我国学者的分析,雇佣关系双方主体具有平等性,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主,受到民法的调整,不受国家的干预,体现意思自治。
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多的倾斜保护劳动者,是由劳动法进行调整,受到国家强制性法律的干预以及社会其他团体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9:3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9:3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