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人格培养课程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3: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5:00
一、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孩子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取舍标准,其一切行为极易受到所处环境及其接触的人的诱导;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没有自我评价的意识,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幼儿时期也是孩子发展潜力的奠定时期,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点在于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孩子,因该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是有利于其成长中的身心健康
健全人格应具有良好的认知、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研究表明 ,人格在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 [5]个体对待生活的总体倾向和态度 ,会影响其在生活事件中的取舍 ,最终影响其生理反应和心理健康。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积极调整世界观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和信念 ,从而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有效的应激机制去适应变化中的环境。
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其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结构和机能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生理基础。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是日后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 ,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影响着儿童身体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在于具有和谐心理及和谐行为的群体的建设,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健全人格是心理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 ,心理和谐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实现。人格作为决定人的典型行为方式的心理系统或动力结构 ,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环境变化和适应过程中的各种信念、情绪 ,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又受自身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支配。因而 ,健全人格与个体心理和谐程度息息相。幼儿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信心、好奇心、自我控制能力在婴幼儿身上充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父母、幼儿园老师和护理者对幼儿的悉心关怀和照顾。*要帮助儿童在幼年时期便充分地发展他们的潜力。
二、幼儿人格健全的影响因素
(一) 祖辈们的言行及对孩子的态度
当今的社会,多数家庭的重心往往在孩子身上,孩子都通称为“宝”。安全意识让祖辈们处处为孙儿“护驾”,过度的保护*了孩子的自由发展空间。一种是出于对物品的安全,如为了不弄湿衣服而制止孙儿玩水,为了不搞坏闹钟而把它收藏起来,不打破杯子而不让他自己倒水喝等等;一种是出于对孩子自身的安全,如为了不摔倒而*他过度的跑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为了不交坏朋友而*他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好”都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使其失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贵品质,阻碍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或许天伦之乐真是人间极乐,祖辈们由于晚年孙儿绕膝,欣喜之情无法不言于溢表,狂爱之心无法不倾于孙儿身上,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心”的健康的重要性。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了,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由此易导致孩子的视野狭小,知识面无法拓宽,缺乏孩子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不善与人交际,与人合作,易产生孤独、敏感、自卑等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