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表字里带“子”的为什么那么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7:28
“子”是男子美称(与“子墨子”不同),“字以表德”,当然用者众多。
从春秋就开始流行。例如:
如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名字。这就是:
颜回(子渊) 闵损(子骞) 颜幸(子柳) 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 曹血阝子循) 冉求(子有) 颜文(子骄)
狄黑(哲) 颜哙(子声) 冉孺(子鲁) 后处(子里)
琴牢(子开) 孔忠(子蔑) 伯虔(子析) 秦商(子丕)
遽瑗(伯玉) 林放(子立) 县成(子祺) 申枨(子续)
仲由(子路) 宰予(子我) 冉季(子产) 言偃(子游)
卜商(子夏) 曾参(子舆) 燕汲(思) 原宪(子思)
商泽(子秀) 曾点(晢) 秦冉(开) 陈亢(子亢)
申党(周)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荣旗(子祈)
樊须(子迟) 秦非(子之) 有若(子有) 梁鳣(权鱼)
廉絜(庸) 邦巽(子敛) 秦祖(子南) 郑国(子徒)
乐亥欠(子声) 巫马施(子旗) 公西赤(子华) 步叔乘(子车)
漆雕开(子开) 公伯缭(子周) 石人郢(行) 司马耕(子牛)
叔仲会(子期) 颜无繇(路) 公哲哀(季次) 任不齐(送)
南宫括(子容) 公治长(子长) 宓不齐(子贱) 漆雕哆(子敛)
颛孙师(子张) 施之常(子恒) 颜之仆(叔) 奚容点(子晢)
壤驷赤(子徒 端木赐(子贡) 公孙龙(子石) 公祖句兹(子之)
公西点(子上) 石作蜀(子明) 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徒文(子文)
几乎都带“子”
三国以后带子的要少一些,
曹植 字“子建”(曹丕 字“子桓”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字“子敬”)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字“子敬”))
王献之字“子猷”(弟弟 字“子敬”)
杜甫 字“子美”
苏轼 字“子瞻”(苏辙 字“子由”)
袁枚 字“子才”
陆九渊字“子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7:28
大概其是一种流行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7:29
子是先生的意思,是对人的尊敬,所以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