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4:04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4 11:29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03:44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家、军事家。历史记载,他是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自幼丧父,是母亲一把又一把的把他养大。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管仲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他就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与鲍叔牙合资开公司,走上了经商之路。
春秋时期,商人是一个卑贱的职业,被韩非子称为社会的五种蠹虫之一。
后来,管仲进入军队当了兵,退伍后,到齐国任职,经过鲍叔牙举荐,在齐国担任丞相,也因此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齐国担任宰相期间,励精图治,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
由此可见,管仲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那么,他通过哪些方式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
01 健全法律制度,实施尊王攘夷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辅佐齐桓公创下了齐国的霸业,这是历史公认的。
因此,他也被誉为春秋时期的大*家。
由于管仲所处的时代是列国并峙、群雄崛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无数的诸侯国都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但霸主只有一个,所以,就必不可免得出现互相征战的现象。
今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杀你;今天不是你联合邻居打我,就是我联合邻杀你……总而言之,就是互相掐架,干到一方死了为止。
春秋时期,在黄河下游地区,比较活跃的诸侯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
在这些大国中,又分为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
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
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国。
由于郑国发生内乱,逐渐衰微,而后,齐国抓住有利时机,慢慢发展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这与管仲的辅佐有很大关系。
管仲的祖先姓姬,他们与周王室同宗,是周天子的后代。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期,已经属于贫下中农。
为了谋生,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就与好友鲍叔牙一起经商。
在经商时,他们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
而鲍叔牙从不和管仲计较。
因为,他知道管仲家庭贫困,从不与管仲谈钱,被后世称为管鲍之交。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以此来报答鲍叔牙。
可是,管仲不但没有为鲍叔牙办成事情,反而给鲍叔牙增添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很多困难。
虽然管仲是好心,但是却办成了坏事,自己心里也很懊恼。
因此,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他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的本领。
然而,与管仲有过硬交情的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很清楚,我的这个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因为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硬支撑。
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王位争夺上,管仲帮助的是公子纠,意图杀死公子小白,但后来失败了。
公子小白即位后,就是齐桓公。刚登上齐国诸侯的王座,他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他,建立一个强大的齐国,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山担任齐相。
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我只是一个平庸之辈,国君请来我是我的荣幸,但是,若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恐怕不行,我推荐管仲。
当管仲得知鲍叔牙推荐他担任齐相,他心中非常惶恐,因为他曾帮助公子纠暗杀过齐桓公,现在被叫过去,恐怕要被清算了。
但是没有办法,国君召唤,不去是不行的。
管仲带着恐慌到了齐国,齐桓公不但没有清算管仲,还选择了良辰吉日,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迎接管仲。
此时的齐桓公为了齐国的宏图霸业,不但不记之前的一箭之仇,还以隆重的礼节拜管仲为相,充分展示了他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
管仲担任齐国的丞相之后,开始主持政事,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重和崇敬,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受到齐桓公的礼遇,可谓是受宠若惊。
他凭借着齐桓公对他的信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不断健全治国典律,最早采取依法治国理念,使齐国日益强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法律思想在齐国的*、经济和法制改革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富有创新精神,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02 大胆改革创新,坚守为民情怀
管仲担任齐相后,立即向齐桓公提出了“以百姓为天”的治国理念。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也是他提出来的,这一点与千年之后的唐太宗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知道,治理好国家,首先要顺应民心,把为民情怀当作治国理念,国家才能兴盛。
基于此,管仲提出在发展耕织和工商业时必须让人民分享生产成果和经济收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这一点跟现代的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如出一辙。
所以,管仲的改革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因此构建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管仲非常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他认为,要让国家强盛,首先必须致力于经济上的改革。
经济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也是使人们遵守礼仪法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物质基础。
管仲很重视道德的作用,他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但他坚决反对空谈礼义法度,漫谈仁义道德。
在管仲看来,只有先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使人民免于受冻挨饿,免于四下流离,才谈得上能够贯彻法令和申明教化。
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先进思想,意思是说,百姓的粮食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这句话一直被历史上一切开明的*家奉为圭臬。
从这一思想出发,管仲在齐国进行了大张旗鼓的经济改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由于齐国东临大海,矿产丰富,管仲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大兴渔业、盐业和冶铸业,设置盐官、铁官,实施国家垄断性经营,并以不纳税的优惠*鼓励鱼、盐的出口贸易。
在农业方面,他大胆的改革了国家的赋税制度,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收土地税,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让农民能够得到温饱而不至于背井离乡。
他还致力于号召民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植五谷桑麻,饲养牲畜,努力耕织,打造经济增长新途径。
经过管仲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齐国经济逐渐繁荣,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为齐桓公号令诸侯、称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倡导改革的第一人。
虽然他的改革只是量变型的,没有像后来的商鞅变法那样引起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但他的改革对推动齐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管仲改革打破了旧的礼制范围,对推动封建制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使得他的首倡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在管仲的改革中,他所主张的“富有强兵、与民分货”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等,都是与后来的法家一脉相通的,也让后人奉他为法家思想的先驱。
在中国法制历史上,管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03 重视法制改革,坚持执法必严
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治理企业,首先要建制度,要立规矩。
因为,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管仲就是一个注重建章立制,执规行矩之人。
在治理齐国的那些年间,他施行制度“废改立”,对当下齐国现行的规章制度,对不利于发展的制度该废止的废止,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该修订的修订,对缺失的制度该新建的新建,从而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程序,
总而言之就是,对过去的制度不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这就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
在执法上,管仲觉得,要保证法令的顺利贯彻执行,必须赏善罚恶,也就是说,在贯彻法令上,你做得好,就有奖励,你做得差,就有处罚,不能让好与坏都一样。
如果好与坏都一样,那么,那些做得好的人积极性就会受到挫败,从而失去积极性,渐渐的就往坏的一方发展,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现象。
所以,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管仲真是根据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尽管提倡礼义廉耻,但他更重视赏罚对维护稳定的积极作用。
在行赏施罚上,他一方面打破周礼任人唯亲的亲亲原则,大胆破格选拔人才,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人才理念,把推荐人才作为地方官吏的一项基本任务,只要你举荐了人才,就会得到奖励,
不仅如此,管仲打破了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旧传统,提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给旧势力的贵族以沉重的打击。
管仲的*、经济、军事、用人等思想,对后世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