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4:1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9:39
其实无外乎两大因素,即移民群体的适应能力和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首先,山东人一直以来都以兼容并包的孔孟文化著名,本身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和适应能力。山东人通过闯关东来到东北地区后,注重入乡随俗,积极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将东北人民的生活环境、语言文化、风土习俗等都慢慢容纳进自己原本的文化体系当中。哪怕乡音难改,但经过长时间和当地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说话带点东北口音也是很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即使第一代移民者难以彻底改掉乡音,但第二代移民者,也就是在东北地区出生的闯关东人的后代,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本的语言环境,从他们出生起就生活在充斥着东北话的语言环境中。在这一辈人长大后,乡言成为家庭语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逐渐消失,更没有什么强烈的动机再去学习父辈的方言,讲东北话的需要相对而言要更大。
其次,这也是出于自身的交流需要。山东方言本身就各色各异,比如烟台话和枣庄话就有所区别,闯关东的山东老百姓们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交流也有点障碍,但总不能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而选择“关上门自己过”。这时候为了在群体当中生存,选择一个能够共同使用的语言就尤为必要。
最后,不可否认东北方言有极强的感染性。假如一个宿舍当中有一个东北人,那么过不了多久将会收获一整个宿舍的东北人。东北原生态方言本身就融合了多地区的元素,是多种方言交流碰撞的最终结果,与普通话相似,仔细品也能品出很多方言的味道,易听易懂易学,朗朗上口,风趣幽默,一旦形成终身难改。所以闯关东的百姓最后讲起了东北话简直是意料之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9:40
移民群体的适应能力和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首先山东人一直以来都以兼容并包的孔孟文化著名,本身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和适应能力。山东人通过闯关东,来到东北后注重入乡随俗,积极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将东北的人民生活环境,语言文化,风土习俗,慢慢容纳进自己原本的文化体系当中。另外,即使第1代移民者难以彻底改掉乡音,但第2代移民者也就是在东北地区出生的闯关东人的后代,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来的语言环境,从他们出生起就生活在充斥着东北话的语言环境中。其次这也是出于自身的交流需要,山东人方言也有不同的,烟台和枣庄就有区别,但不能为了语言交流障碍而不相说话,所以选择了共同使用语言东北话。最后不可否认东北方言有极强的感染性。假如一个宿舍中有一个东北人,那过不了多久将会收获一整个宿舍的东北人。东北方言朗朗上口,风趣幽默,一旦形成,终身难改。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9:40
首先,山东人一直以来以兼容并包的孔孟文化著名,本身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和适应能力。就算第一代移民者难以彻底改掉乡音,但第二代移民者。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本的语言环境,从他们出生起就生活在东北话的环境中,这一辈人长大后相连成为家庭语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逐渐消失。对他们来说,讲东北话的需要相对而言要更大。其次,这也是出于自身的交流需要,山东方言本身就个色各异,有些地方方言也是有所区别的。为了适应在群体当中生存。选择一个能够共用的语言就尤为必要。当然,最后不可否认东北方言。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9:41
为了入乡随俗。山东人闯关东后留在了东北,为了和当地老百姓交流慢慢口音发生了变化,没有保留自己的方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9:41
主要还是因为环境因素,很多山东人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山东口音,但是周围人都在说东北话,自然而然也开始模仿东北话,在交流的时候也开始说东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