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相机的发展历史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0:20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等方式的不同 ,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
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
摄影时,必须控制合适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上的合适的光子量。因为银盐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围,光子量过少形不成潜影核,光子量过多形成过曝,图像 又不能分辨。照相机是用光圈改变镜头通光口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时用改变快门的开闭时间来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从完成摄影的功能来说,照相机大致要具备成像、曝光和辅助三大结构系统。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包括快门机构、光圈机构 、测光系统、闪光系统、*机构等;辅助系统包括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
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上 ;测距器可以测量出景物的距离,它常与取景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连动机构可将测距和镜头调焦联系起来,在测距的同时完成调焦。
光学透视或单镜头反光式取景测距器都须手动操作,并用肉眼判断。此外还有光电测距、声纳测距、红外线测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动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以实现自动测距。
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见的快门有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类。镜头快门是由一组很薄的金属叶片组成,在主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和拨圈的动作使叶片迅速地开启和关闭 ;焦平面快门是由两组部分重叠的帘幕(前帘和后帘)构成,装在焦平面前方附近。两帘幕按先后次序启动,以便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在胶片前方扫过,以实现曝光。
光圈又叫光阑,是*光束通过的机构,装在镜头中间或后方。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并与快门一起控制曝量。常见的光圈有连续可变式和非连续可变式两种。
*机构是在摄影过程中起延时作用,以供摄影者*的装置。使用*机构时,首先释放延时器,经延时后再自动释放快门。*机构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机构是一种齿轮传动的延时机构,一般可延时8~12秒 ;电子式*机构利用一个电子延时线路控制快门释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0:20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这是一台装有新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相机.
1840年美国光学设计师亚历山大·沃柯特(Alexamder·s·wolcott)制造了一台使用凹面镜成像的照相机.
1841年,33岁的维也纳大学光学教授匠兹伐(Jolef MaxPetz-wal)用计算方法设计出了著名的匠兹伐镜头,同年,仪器制造商彼得·沃可伦德(Peter Von Volgtlder)制出了这只镜头并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相机.
英国的福克斯·托伯特(Fox·Talbot)采取了与匠兹伐相反的道路,他用短焦距镜头及小尺寸感光材料,制作了一台小型相机.
在19世纪60年代,一股拍摄立体照片的旋风刮过欧美大地,利用两只略为分开的镜头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再用特殊的观片器来观看,就可以得到立体感的影像,这与今天我们看立体电影的原理是一样的.
1844年,马坦斯(Marters)在巴黎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转机,这台相机依靠镜头的转动,可以拍摄150视角的全景照片,这个原理到今天还被运用.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的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将卤化钼乳剂均匀涂在明胶片上,新型感光材料——胶卷产生,同年,柯达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胶卷照相机——柯达号.
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种新闻方式,那就是用高速单反相机所拍摄的运动照片,这类新闻相机体积较小,有大口径镜头,反射取景对焦装置,典型的如美国产的Graflex,它拥有纵走焦平面帘幕快门及1.45口径的镜头,与今天的单反机十分相似.
1913年,德国莱兹公司的巴纳克(Barnade)为测试电影胶片的感光度试制了一台小型相机——莱卡U型,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35毫米胶片的相机,为摄影史拉开了新的一页.
1929年,德国罗莱公司生产的ROLLEIFLEX 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受到广大摄影者的欢迎,并在一段时期内独领*.
自此,相机开始进入我们所比较熟悉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