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3: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5:36
富营养型水深一般不超过4m ,透明度为25-40cm,pH值为7-8,水呈黄绿色,浮游生物丰富(浮游植物为850万个/L以上,浮游动物为25万个/L以上)。此类型水域最适宜养蚌育珠。
腐殖质贫营养型水呈黄揭色,透明度在70cm 以上。由于腐殖质多,形成胶状物质分散悬浮于水中,大量地吸收无机盐类,耗氧量大,使浮游植物的养分供应不足而得不到很好的生长。水质较差,不宜养三角帆蚌,但尚可养殖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若在此类水体养三角帆蚌,则需要进行投饵施肥。
贫营养型水中有机物贫乏,浮游生物量很少,底质为沙土或沙砾底,水质清瘦,透明度常在1m 以上,初级生产力很低,般不宜养蚌育珠。如果育珠的话,就需要投放大量的有机肥和无机肥。 敞水水域敞水水域具有溶解氧高、水质较清新的特点,般不会出现溶氧缺乏现象。但饵料生物量不同,育珠效果也不一样。位于城镇近郊的敞水水域,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及工厂无毒废水的排入,水质一般较肥,饵料生物丰富,育珠蚌在这种水域中的放密度可较大。在轮养条件下,每亩放养育珠蚌在1000 只左右。位于农村的大水面,四周多为农田和村庄的水域,水质好,放养密可大些;如距村庄较远,水的肥度差,饵料生物量一般,育珠蚌放养密度可稍低些。四周环山或贫瘠的丘陵水域,水质清瘦,饵料生物数量少,育珠蚌放养密度每亩不宜超过300-800 只。
微流水水域微流水能不断给育珠蚌带来大量的饵料和溶解氧,而且能带走育珠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使水体始终保持新鲜状态。这种水域的育珠蚌放养密度可高些,视水体肥瘦情况而确定吊蚌数量,一般在800-1000 只。这类水域最好实轮养制,使水体生产力定期休复。
静止水域如塘堰等封闭性水体,池塘水一般较肥,饵料物丰富,但水质条件不如流水水域,而且水质变化大,不够稳,常常出现溶解氧缺乏现象。若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育珠蚌的长和珍珠质的分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实际上,这类水域是我国淡水育珠的主要水体,一般以鱼蚌混养为主。由于面积相对较小,在管理方面也相对容易一些。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克服此类水水质变化较大等弊端。 池塘池塘包括连片精养鱼池、零星分布的塘堰等小水,是目前养殖珍珠最普遍的水域类型。理想的水域面积应为5-12亩,水深2m 左右,水质容易培肥,水体不与外界直接相通,
浮游生物丰富,只要管理得当,较有利于育珠生产。
沟港、哑河哑河是一头断流,另一头通流的河道。哑河与沟港随着养珠业的发展而正在逐渐被认识利用。这类水域水体经常流动,溶氧充足,水质清爽,饵料生物较丰富(略比池塘差), 如流速适当(每分钟小于5m ) ,水位稳定,无污染,则是育珠的最佳水域。对于河道,育珠时应选择水面较宽、水位较深、无污染的河道。
湖泊这些水域面积大,具有封闭性和通江性两种类型。由于水面大,氧气十分充足,但不同的水域,水质肥瘦不一,饵料生物或多或寡。若进行育珠生产,应择优进行利用。如果利用得当,会产生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水库水库的功能是以灌溉农作物为主,因而水体经常交换,一般水温偏低,水质清瘦,饵料生物贫乏,不宜用于珍珠养殖。但一些中、老年型水库,经过多年的养鱼和有机质的富集,水质逐渐由瘦变肥,亦可择优用于育珠生产。